标签:
旅游晋祠 |
分类: 祖国各地 |
晋祠是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不单单是从水镜台到圣母殿那一条中轴线那么简单,在主轴线的前后左右依然分布着大量的精美古建筑。如果围着圣母殿绕一圈,可以看到大殿的四周布满了各个时代的石碑,而且四周柱廊上的柱子全都微微向内倾斜,形成一个“侧角”,可以给屋檐造成“生起”的感觉。
在中轴线的左右各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小亭子,这就是所谓的北有青龙(善利泉),南有白虎(难老泉)风水格局。
这就是右边的难老泉,因为在圣母殿的南面,所以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好像远了点),据说泉水出自断岩层,终年不断。泉上建有小亭子,亭上悬挂着清代学者傅山写的“难老”两个字,这里是游人们打卡照相的热门景点。
这就是右边的善利泉,位于圣母殿北面,与难老泉南北相对,所以也叫做北海眼,也是晋水源泉之一,但其水微小,不及难老泉十分之一。据说泉水也是从山底断层岩中淌出,水温常年保持在17℃左右,人谓“冬暖夏凉”,这也是一绝呀。泉上也和难老泉一样,有个一模一样小亭子,感觉那两个垂花柱非常漂亮,匾额上写的“善利”两个字,游人也不及难老泉十分之一。
中轴线左右还有很多庭院式建筑,其中有一处挂着“董寿平美术馆”的牌子,在晋祠开这样的美术馆,让人想到了故宫里的星巴克咖啡馆,让人很不爽。
圣母殿门前的这片水池叫做“鱼沼”,据说原先这个鱼沼泉里没有泉眼,只是一潭死水,这对于清泉环绕的晋祠和高大宏伟的圣母殿来说,实在有点美中不足。于是有一天,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条小金龙钻进了鱼沼中,从此死水变成了清澈见底的泉流。
晋祠里的古建筑,除了表现在建筑实体的高大和雄伟上,而更多的亮点是在由于空间的叠加所产生的层次感,以及精工细雕的建筑构件所增强的美感上。
你看这些建筑上的屋脊兽,虽然不大,但是被塑造的小巧玲珑而且活灵活现,感觉就好像是要从屋脊上一窜而出似的。而那些瓦当和流水虽然不大,但是做工也绝不含糊,一招一式都显示出相当高深的艺术造诣。
绕道后山上去鸟瞰圣母殿的屋顶,更能感觉出晋祠的魅力,圣母殿的这个宏大的重檐歇山顶,再配上琉璃瓦发出的那种幽幽的绿光,更加彰显出中国古建筑的美感。
这是后山上的一处道观,让我惊奇的是这家道观的门楼竟然能够设计成这样,看来老道不如和尚有钱啊,只修自家门里一半雨搭就够用了,这也算是多快好省了。而且进门之后的那个建筑,也好像后脑勺被刀齐齐的削去了一半,倒也算前后呼应啊。原来古人就明白,有一种美叫做不对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