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也有影视城

标签:
莲花岛影视城 |
分类: 我的家乡 |
我们新中国已经建国七十周年了,不但是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而且我们城乡的模样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根本想不起来曾经的城市什么样了,只能是从一些影视作品中想象一下自己曾经生活的样子。但是我觉得,与其看影视剧就不如自接到拍电影的影视城里去看看,虽然明知道是人造的假景观,但是比影视剧要原滋原味多了。
长春虽然是新中国的电摇篮,一个以拍电影起家的电影城市,但实际上长春并没有什么影视城,一些所谓的长影世纪城都是扯犊子的地方,里面是像动画片似的娱乐场所,根本不拍电影。我们小的时候看拍电影,都是通过熟人到长影的摄影棚里去看,里面完全是临时的人造场景。
最近长春突然冒出一个“莲花岛影视基地”,感觉挺不错的,虽然规模不如横店和镇北堡那么大,但是感觉比它们的影视味道少一点,历史感更浓一些。特别是里面的民国一条街,在里面逛逛似乎能体味出一点老长春的影子,虽然也都是人造的景观,但心里有就什么都有了。
这跟我小时候去的剃头棚一样一样的,那时候我还小,必须在剃头椅子的扶手上再搪上一块板,小孩子们都是坐在板子上才能够得着剃头。
胭脂阁就相当是现在的化妆品专卖,那时候经常进出这里的人都会被认为不是什么好人。
但是走到里面看看,这蛤蜊油还是让人倍感亲切的,一到冬天北方的小孩子离不了这玩意,就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润肤露一样,印象中好像是几分钱一个。还有那百雀羚雪花膏也是印象深刻呀,不过这玩意在那年代可是奢侈品啊。
这是抽大烟的地方,我们小时候可没这个印象,不过据说现倒是很普遍了。
斯大林大街这个名字在长春已经消失好几十年了,冷不丁看见还以为是回到昨天呢,这个斯大林大街副8号,想不起来是一个什么地方了。
这玩意以前长春有吗?没有印象了。虽然由于小日本的殖民统治,长春刚解放时不算是太落后,但是这种街头上的电话亭应该没有。
这实在是有点吹牛了,那时候二分钱喝一碗茶还差不多,我们小时候五块钱够一个人吃一月了。
这是什么牌子的啤酒?怎么没见过呀,既不是过去的,也不是现在的,可能是纯电影道具吧。
这过去的新华日报,怎么说的都是现代人爱听的话呀。
这糖果店是印象最深的地方了,小的时候兜里有一两分钱,就敢招呼小伙伴进糖果店,好像一分钱就能买好几颗糖呢。现在这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你不用说去花一分钱,也不用琢磨一分钱能买什么,先试试看你家里还能找出一分钱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