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看了一场奥斯卡新鲜出炉的最佳影片《绿皮书》,是一部反映早些年美国对黑人种族歧视的喜剧片,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震耳欲聋的音效,也没有神乎其神的科幻技术,被网友们戏称最不像大片的大片。
《绿皮书》是什么?是一本专为美国黑人编写的出行指南,它不是为黑人服务的,而是规定了哪些地方黑人可以去,哪些地方黑人不能去。影片说的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白人为了生活,为一个世界著名的黑人钢琴家开车去美国各地巡回演出的故事。
一路上按着《绿皮书》的规定,各地行政当局对著名的黑人钢琴家进行歧视和刁难,引出了一串让人忍俊不止但又苦涩的笑声。黑人钢琴家是世界最著名的大师,但只是因为他是黑人,很多高档场所他的白人司机可以进入,而他却被拒在门外。
白人司机可以随便入住高级宾馆,而音乐家只能按着《绿皮书》中的规定住在只接待黑人的客栈里。甚至在他签约演出的现场竟然不允许他在餐厅用餐,更不可思议的是,黑人钢琴家在演出中间休息的时候,音乐厅的卫生间都不让他使用,让他到外边荒地里面的板棚里去方便。
因为这些都是《绿皮书》里规定的,不这样的话,这些酒店老板、餐厅经理、还有音乐厅的管事等人就要受到法律的处罚。看着影片中这些种族歧视的规定,还有那些狗眼看人低的白人们,我不禁想起了一件事。
那是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有一位大学老师配备了一个留学生当助手,有一次他们出去开会,在进入某些所谓的涉外宾馆时,助手拎着包进去了,一回头发现老师被挡在了门外,理由是涉外宾馆中国人不能进入。时过境迁,现在想起来,也只能是苦涩的笑一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