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看东欧(98)---外观圣维特大教堂

标签:
旅游布拉格圣维特大教堂 |
分类: 走遍世界 |
圣维特大教堂是布拉格,乃至整个捷克最重要的旅游景点,各国的游客到了布拉格都要进这个大教堂去看看。这个圣维特大教堂位于布拉格的城堡山上,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城市的最高点,反正在布拉格的任何地方,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它。我们刚进布拉格的那天,刚从大巴车下来,导游回头随便用手一指说:这就是圣维特大教堂!说的我们懵懵懂懂的,但这回我们真的来了。
这个圣维特大教堂为什么这么有名呢?一个是因为它是历代皇帝举行加冕典礼的场所,如今这里收藏有十四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兼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的纯金皇冠、金球及令牌。另一个原因就是它还有“建筑之宝”的美誉,整个教堂外墙上布满了各类尖塔、尖顶,还有数不清的动物、人物浮雕。教堂外观融合了哥特式、巴洛克、文艺复兴等三大风格,所以我先围着教堂转两圈,这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啊。
欧洲的教堂一般都是以圣经里的人物来命名的,这个圣维特,就是基督教传说中的十四圣助手之一。他出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公元303年在意大利北部传教时因受到罗马皇帝的迫害而英勇就义。所以这个圣维特大教堂,可以说是当地民众的信仰中心与城市发展的源头。
这个大教堂始建于1344年,由当时的王储、也就是后来的查理四世说服教宗克莱孟六世将布拉格教区升格为总教区后,下令在原教堂基础上兴建新的哥特式教堂,也就是圣维特大教堂。这个大教堂最终于20世纪初才修建完毕。这一修就是600余年,它不但经历了许多王朝,也在那静静地见证着捷克历史的变迁。
这是大教堂的西门,整个西立面呈现哥特式的雕塑风格,大门的两边各有一座尖耸的塔楼。塔楼的中间是一扇硕大的玫瑰花窗,这扇玫瑰花窗是教堂最重要的一个看点,在教堂内外都能看到,而且在里面看上去更是异常的漂亮。
大门上方的门楣上有一组精美的半月窗浮雕,上面的石刻雕塑是有亚盖隆的《耶稣受难》、《基督衣旁争论》和《哀悼耶稣》。讲述的是耶稣的生平故事,左边是耶稣降生、中间那幅大的是耶稣受难、右边的是耶稣复活。
整个圣维特大教堂看上去就像是一只炸开的大刺猬,又像一只开屏的孔雀,浑身上下长满了艺术的装饰,让人感到目不暇接。而我们能逗留的时间又太短了,真是不知道看什么好了,只能是闭着眼睛瞎拍了一通,回来之后再整理了。
我们围着大教堂从西门绕到南门,据导游说这是最佳拍摄位置,只有在这里才能把整个大教堂从头到脚拍全了。
在圣维特大教堂的门前竟然还赫然矗立着一座方尖碑,这玩意应该是埃及的国家宝贝,据说全世界一共只有二十几座埃及方尖碑,除了埃及本土还剩下的五座,其他的都被各个国家抢去了。能在这里看见一座方尖碑,这说明捷克这个国家在历史上那可不是一般的强大呀。
这是教堂南门旁边高达55米的钟楼,钟楼上令人瞩目的是双表盘大钟,欧洲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双表盘大钟。这个大钟从十六世纪就一直安装在那里,是捷克最老最大的巴洛克大钟。一个表盘以小时计,另一表盘以一刻钟为单位,两个钟合一起才能看出具体时间。
这是教堂的南门,也称作金门,是大教堂的镇堂之宝,现在为了保护文物已经封闭不让使用了。这个大门完成于1368年前后,有三尖拱的完美形状和精细的雕刻,从前是国王举行加冕仪式和节日庆典时的出入口。查理四世迎娶他的第四位妻子后,夫妻俩决定邀请威尼斯的镶嵌画家来进一步装饰南门,于是威尼斯的艺术家用两年时间创作了门上的金色镶嵌画,金门由此得名。
这就是大门上方的镶嵌画,依照查理四世的要求,由马赛克镶嵌的《最后的审判》,是大教堂最重要的艺术品,创作于1370年,由四万块马赛克拼成。中门最上方是基督被手持其受难物的天使围绕,下面是六位捷克圣人,再往下是查理四世与其第四任王后伊丽莎白。左门上方是圣母玛利亚和六位使徒,下方是天使唤醒坟墓中的人进入天堂,从棺材里爬出来的人们跟随天使上天堂。右门上方是施洗者约翰和六位使徒,下方是持剑的天使将罪人赶进地狱之火,用绳索牵着罪人押进地狱
恋恋不舍的离开圣维特大教堂,我们要进里面去了。回头再看着它那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这些小尖塔和飞扶壁结构既有着实用功能,它们能对教堂的结构起到加固的作用,使大教堂这么多年极盛不衰,同时又有繁复的装饰雕刻,使整个建筑轻盈美观,高耸峭拔。但是我就纳闷了,这施工起来得多麻烦呀,难怪一建就建了六百年啊,这要是在中国,那民工肯定就开不出工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