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到一个农家饭庄吃饭,一进门大家就都被饭桌上的这个小烟笸箩吸引住了。小花笸箩里装的是焦黄焦黄的旱烟叶,烟叶边上准备着标准的卷烟纸,看着图片是不是鼻子里就能嗅到一股浓浓的香味啊。
有几个老烟枪忍不住卷上烟叶就抽了起来,没想到还没抽几口呢,进来点菜的小姑娘就被熏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捂着鼻子跑了出去,她说这是摆样子的装饰,没想到还真有人抽啊。
我虽然是不抽烟,但是看着这只小烟笸箩也是倍感亲切,想起了以前下乡当知青那时的美好时光。这种烟笸箩那时候在农村老乡家是必备的,家家都有,只是没有这么花俏,埋了巴汰的随意在炕上一放,供人们抽烟。
人们常说“烟酒不分家”,那时候酒还得分家,但烟是真正的不分家,不管是谁,也不管到了谁家,进了屋盘腿上炕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卷颗烟点上,然后一边抽着一边说事,这就是农村的原生态。
那时候的旱烟叶比现在的有劲多了,有一种叫蛤蟆头的旱烟叶,我们知青开始都弄不了,如果赶上生产队开会的话,那就更是像在仙境里开会一样。不大点个小屋挤进去几十号人,炕上地下几十杆烟枪一起点着,咕咚咕咚的抽着。
哇!那场面真是壮观啊,烟雾里只能看见一片小火星,坐在旁边也不知道谁是谁。想在想想真是奇怪了,在那种烟雾弥漫的屋子里,既没人呛得咳嗽,更没有人被呛得跑出去,估计那时候如果用仪器测一测,Pm2.5还不得有几万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