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2015-04-26 11:03:59)
标签:

国家博物院

三国两晋南北朝

分类: 祖国各地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国家博物馆里逛完了“秦汉”时期就已经晌午了,虽然是享受着大量的优质精神食粮没感觉饿,但是按着历史时期来算还有一大半没看呢,怎么也得垫吧点呀,不然怕一下午挺不下来,于是找个地方胡乱吃了点自己带的面包,又补充了点水分,抖擞一下精神直奔“三国两晋南北朝”那拨了。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个时期我感觉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段了,在这段时间里社会动荡起伏,各种政治势力频繁的更换,估计老百姓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你听听这个名字: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时间里十多个国家轮流坐庄,我估计除了专门学历史的学霸们,能弄明白这段历史的人不会太多。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这个时期的展品里很少能看到前几个朝代那些叮叮咣咣的的青铜器了,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捏的小鼻子小眼的泥塑,这可能是与当时的国力有关系吧。这些小玩意虽然没有秦始皇墓里那些兵马俑那么大气,但是制作的也非常精致,看着非常好玩,一千多年前能弄成这样也真是不容易啦。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套陶武士俑是北魏的(公元386年--534年), 1953年陕西西安草场坡出土,这组陶俑展现出中国古代重装甲骑兵的雄姿,在古代战争史上,重装甲骑兵曾经是一个最昂贵最重要也最荣耀的兵种。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一组陶马瓷俑,东晋南朝的(公元317年-589年),一个人骑马那么多人帮忙,这场面有点像现在的明星在拍骑马的戏。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牛车人物瓷俑,也是东晋南朝(公元317年-589年),2005年广西贺州蒋军山出土,这种牛车在当时可不是一般人能坐的。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青瓷器的烧造进入了更成熟阶段,南方青瓷器制造成就尤为突出,在选料、施釉、造型和烧制技术等方面有了显著进步,瓷器产量、产区扩大,也能够烧造质量较好的黑瓷器,北朝时期还创制了白瓷器。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青瓷莲花尊   北齐的(公元550年-577年),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这件青瓷莲花尊以莲花作为装饰主题,器形高大,气魄雄伟,装饰华丽,胎体浑厚,釉色晶莹,工艺细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青瓷中的一件精品,堪称北朝“青瓷之王”。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东西叫青瓷魂瓶  西晋的(公元265年-316年),魂瓶是六朝中最典型的器形之一,也是六朝青瓷所特有的造型之一。因出土时有些里面还装有谷子,所以又叫“谷仓罐”,也有称之为“堆塑罐”的。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也是青瓷魂瓶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江苏吴县出土,魂瓶一般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是堆塑一些丧葬或祭祀场面,有楼阁人物、飞鸟走兽等。在屋宇飞鸟之间还常有五只圆罐若隐若现,中间一只较大,四周四只较小。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黑釉楼阁佛像陶魂瓶,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东西(公元222年-280年),江苏省南京市出土。魂瓶流行于东吴到西晋时期。魂瓶上的各种造型都是手工捏塑成型,口沿以上部分堆塑楼阁、房屋、人物,飞鸟、走兽等,有的还有佛像和其他装饰图案。工艺比较复杂。这件魂瓶,周围贴塑佛像20余尊,有很明显的宗教含义。因此都出土于大地主或王公贵族墓葬,是当时江南地区庄园经济、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的一个缩影。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青瓷龙形提梁虎子 ,也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东西,1955年江苏南京赵士岗出土。虎子为早期青瓷的典型器物,因形似卧虎而得名。在古代文献中有各种解释,一说是盥洗之器,一说是便溺器,尚无定论,不过这模样和现在医院里病人使用的尿壶还真是挺像的。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只是青瓷羊形烛台,东晋(公元317年-420年),1976年江苏镇江象山园艺场出土。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青瓷羊形烛台,  三国吴(公元222年--280年), 1958年江苏南京清凉山出土。青瓷羊形烛台出现于三国,东晋盛行,照明点在羊头上。此烛台的羊形作昂首跽伏状,羊角后弯且缠著双耳,较丰满的身躯,施以润厚的青绿色釉,别具匠心的是褐斑彩巧施于双目,神情中透出几分惊奇,而微张的口作吐舌状,仿佛咩咩有声,静中寓动,使瓷羊平添了生气。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青瓷褐釉十足砚,  南朝(公元420年-589年)1960年江苏镇江出土的。砚最初皆为石质,西晋开始出现瓷砚。瓷砚的砚面不施釉,利用比较粗糙的砚面来研墨,砚身外围及足部则皆施釉。瓷砚不仅颜色好,还可塑成多种形状,加以美化。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青瓷博山熏炉,  南朝(公元420——589年)福建福州出土的。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香熏、熏炉等名,是我国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所用器具。博山炉上的众多羊角形尖角代表博山,博为广、大、多等意,“博山”即蓬莱众多仙山。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青瓷烛台  南朝(公元420年--589年)  福建闽侯出土的。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青铜勺  北魏(公元386年--534年)内蒙古出土的。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东西叫做青瓷鐎斗  东晋南朝(公元317年-589年)  福建出土的。鐎斗这东西,也叫做“刁斗”,器身为侈口折沿的深腹盆,沿部一侧带有斜长的流;腹下三条兽蹄足外撇、临空着地,供堆放柴火燃料加热;腹沿伸出一扁条形长柄以备握持,柄端常做成龙首形或兽头形,有的中间还穿一圆孔,专门用来系绳以便于携带。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一个青铜鐎斗  北魏(公元386年--534年)  内蒙古出土的。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马头鹿角形金步摇、北朝(公元386年-581年)1981年内蒙古达茂旗出土的。步摇这东西是鲜卑妇女插在发际或竖立冠上的饰物,行走时叶片摇曳,显出高贵仪态,而簪首上垂有旒苏或坠子,女子款款而行时亦步亦摇,故称为步摇。金步摇,即金制的步摇。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一个牛头鹿角形金步摇, 也是北朝(公元386年-581年)1981年内蒙古达茂旗出土的。  兽形装饰则有辟邪和祥瑞作用,因制作工艺精细、材料贵重,多见于高贵女子妆奁,普通女子用不起。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银蹀躞带饰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 1953年江苏宜兴周氏墓群出土的,感觉就是像是一套腰带扣。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陶男俑  三国  蜀(公元221年--263年)  四川出土的。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一套陶院落  三国吴(公元222年-280年), 1967年湖北鄂城出土的。这组陶院落模仿着当时真实的建筑物,院内前有厅堂,后有正房,两侧有厢房,围墙有前后门,前门正上方筑门楼,围墙四角各有1座角屋,门楼和角屋是用以守护院落的。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东西竟然是一个网纹玻璃杯,  北魏(公元386年-534年) 1948年河北景县北魏封氏墓群出土的。中国在那么早就能够制作玻璃了,这是不可想象啊,不知道能不能是进口的呀?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一款鎏金镶嵌高足青铜杯  北魏(公元386年-534年) 1970年山西大同南郊北魏遗址出土的。此杯侈口,深腹,足部作喇叭状,器身纹饰分为两组,上部为两行联珠纹及中间的卷草纹,下部饰有立体的棕榈叶纹。遗憾的是所镶嵌的宝石大多已经脱落,通体的鎏金也已剥落殆尽。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东晋法显和尚写的《佛国记》,法显(约公元337年-423年),是东晋僧人,伟大的旅行家。他曾游历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带回并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写出了《佛国记》,记录了他所经历的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也保存了五世纪初亚洲佛教史的珍贵资料。感觉有点像唐僧啊,或者是徐霞客。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些陶骆驼已经有唐三彩的模样了,这都是北齐(公元559年--577年) 1955年山西太原圹坡出土的。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陶马  北朝(公元386年-581年) 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的。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款陶牛车也是北齐(公元559年--577年) 1955年山西太原圹坡出土的。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两款彩绘石佛像、贴金彩绘石佛像都是北齐(公元550年-577年)的,  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白石观音菩萨像  北魏(公元386年-534年) 1953年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的。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贴金石佛头像  北齐(公元550年-577年)  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的。


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咬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