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趟北京(11)---国博(三国两晋南北朝)

标签:
国家博物院三国两晋南北朝 |
分类: 祖国各地 |
在国家博物馆里逛完了“秦汉”时期就已经晌午了,虽然是享受着大量的优质精神食粮没感觉饿,但是按着历史时期来算还有一大半没看呢,怎么也得垫吧点呀,不然怕一下午挺不下来,于是找个地方胡乱吃了点自己带的面包,又补充了点水分,抖擞一下精神直奔“三国两晋南北朝”那拨了。
这个时期我感觉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段了,在这段时间里社会动荡起伏,各种政治势力频繁的更换,估计老百姓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你听听这个名字: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时间里十多个国家轮流坐庄,我估计除了专门学历史的学霸们,能弄明白这段历史的人不会太多。
在这个时期的展品里很少能看到前几个朝代那些叮叮咣咣的的青铜器了,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捏的小鼻子小眼的泥塑,这可能是与当时的国力有关系吧。这些小玩意虽然没有秦始皇墓里那些兵马俑那么大气,但是制作的也非常精致,看着非常好玩,一千多年前能弄成这样也真是不容易啦。
这套陶武士俑是北魏的(公元386年--534年),
1953年陕西西安草场坡出土,这组陶俑展现出中国古代重装甲骑兵的雄姿,在古代战争史上,重装甲骑兵曾经是一个最昂贵最重要也最荣耀的兵种。
这是一组陶马瓷俑,东晋南朝的(公元317年-589年),一个人骑马那么多人帮忙,这场面有点像现在的明星在拍骑马的戏。
牛车人物瓷俑,也是东晋南朝(公元317年-589年),2005年广西贺州蒋军山出土,这种牛车在当时可不是一般人能坐的。
这一时期,青瓷器的烧造进入了更成熟阶段,南方青瓷器制造成就尤为突出,在选料、施釉、造型和烧制技术等方面有了显著进步,瓷器产量、产区扩大,也能够烧造质量较好的黑瓷器,北朝时期还创制了白瓷器。
这是青瓷莲花尊
这东西叫青瓷魂瓶
这也是青瓷魂瓶

这是青瓷龙形提梁虎子
只是青瓷羊形烛台,东晋(公元317年-420年),1976年江苏镇江象山园艺场出土。
这是青瓷褐釉十足砚,
这是青瓷博山熏炉,
这是青瓷烛台
这是青铜勺
这东西叫做青瓷鐎斗
这是一个青铜鐎斗
这是马头鹿角形金步摇、北朝(公元386年-581年)1981年内蒙古达茂旗出土的。步摇这东西是鲜卑妇女插在发际或竖立冠上的饰物,行走时叶片摇曳,显出高贵仪态,而簪首上垂有旒苏或坠子,女子款款而行时亦步亦摇,故称为步摇。金步摇,即金制的步摇。
这是银蹀躞带饰
这是陶男俑
这是一套陶院落
这东西竟然是一个网纹玻璃杯,
这是一款鎏金镶嵌高足青铜杯
这是东晋法显和尚写的《佛国记》,法显(约公元337年-423年),是东晋僧人,伟大的旅行家。他曾游历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带回并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写出了《佛国记》,记录了他所经历的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也保存了五世纪初亚洲佛教史的珍贵资料。感觉有点像唐僧啊,或者是徐霞客。
这些陶骆驼已经有唐三彩的模样了,这都是北齐(公元559年--577年)
1955年山西太原圹坡出土的。
这是陶马
这款陶牛车也是北齐(公元559年--577年)
1955年山西太原圹坡出土的。
这两款彩绘石佛像、贴金彩绘石佛像都是北齐(公元550年-577年)的,
这是白石观音菩萨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