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记忆(38)---马王堆汉墓展

标签:
杂谈 |
分类: 祖国各地 |
我知道马王堆汉墓那还是上中学时候的事呢,那时候在看电影的时候都有个新闻简报,我就是从新闻简报中知道马王堆汉墓的,知道了我国在马王堆那个地方出土了一具两千多年了没有腐烂的女尸,这在当时是件震惊全世界的大事。从那时候起我就有个心愿什么时候也看看这样世界奇迹,尽管那时候我都不知道长沙在什么地方。
这次到长沙终于能够得偿所愿了,因为马王堆汉墓女尸就藏在湖南博物馆里供人参观,于是湖南博物馆就成了每一个来长沙的游客必到的景点,湖南博物馆也是我见过排着大队领取门票人数最多的博物馆。
其实来长沙博物馆的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看看举世闻名的马王堆女尸,所以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就是长沙博物馆里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展览项目了,除此之外好像还真没什么好看的了,真是一个古墓就撑起一座博物馆啊。
这是马王堆汉墓当时的发掘模型图片,但是遗憾的是这些墓坑在将宝物转移到其他地方之后,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全都填埋了。长沙人真是造孽呀,为什么不能像兵马俑那样开发起来呢,想到这个事我就情不自禁的恨得咬牙。
根据马王堆2号墓中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仓”3颗印章,专家们认定该墓墓主即为第一代轪侯利仓,而1, 3号墓分别为利仓的妻子和儿子的墓。可见马王堆并非“马王”之堆,而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地。
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在文物清理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枚印章,上面刻着“妾辛追”几个字,说明墓主人的名字叫辛追,经过考证这是长沙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的墓,
这就是辛追的现代电脑复原立体塑像,长的还是挺标致的,但是看上去眉眼之间透出了一丝丝的杀气,难怪这个做小妾的能把自己的墓修的比老公和儿子的墓还豪华呢,真是铁娘子啊。
这就是一号墓的模拟墓坑,一个方方正正的墓穴,从上到下逐渐缩小,像漏斗的模样,墓坑的底部摆放着4米多长、1.5米高的椁室,如此罕见的巨大椁室让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感到惊讶。中央是巨大的棺材,四边的边厢里填满了五光十色的珍宝,在淤泥的覆盖下,每件物品都如新的一样。
沿着楼梯走下来就可以看到这个巨大的模拟椁室了,别看这个椁室是模拟的,但是所有材料全都是由一号墓里出土的椁板扛过来复原的。整个墓由墓顶至椁室深达20米,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外椁、中椁、内椁)、四棺(外棺、二棺、三棺、内棺),以及垫木所组成。
这组庞大的4层棺材都是用上好的木料打造的,最外面是庄重的黑漆素棺,没有丝毫装饰(现场没有看到,估计是破坏太严重了),最里面才是安放墓主人遗体的内棺。
这就是二棺,是黑底彩绘漆棺,在黑色的底子上用金黄色绘出复杂多变的云气纹,纹路间穿插着各种怪兽或者神仙。古代人对图案想象力真是丰富啊,这些粗犷线条加上对比强烈的色彩洋溢着一种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
这是第三层的朱底彩绘漆棺,红色的底子上用绿色、褐色、黄色等各种颜色,描绘出许多代表祥瑞的图案,一共画了6条龙、3只虎、3只鹿、1只凤和1个仙人。和外面的棺材相比,这个棺材显得是那么的富丽堂皇,但是最让我惊叹的不是奢华,而是这些鲜艳的色彩竟然能几千年依然鲜艳。
放在最里边那个小小的棺材就是最里层的内棺了,整个棺身上涂满黑漆没有任何花纹,显然这才是最实用的那个棺材了,世界瞩目的汉代女尸就装在这里。
这就是那具两千年不坏的金身,这些年关于这具女尸有过很多的传说。有的说由于我们国家的防腐措施不给力,女尸早就已经毁掉了,还有的说目前这具女尸不在国内了,保存在某个国家的博物馆里,现在我眼前的女尸让这些谣言全都不攻自破了。
据说打开最后一道内棺时,所有在场的人都目瞪口呆:她根本不像一具古尸,皮肤仍旧是淡黄色的,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用手按一按软组织竟然还有弹性,两千多年了她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是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而是中国防腐学上的奇迹。
这位墓主人身上裹了20层衣物,有绢、绮、罗、纱、锦等,春夏秋冬的衣服几乎都全了。这是其中一件素纱襌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这才是真正的天工巧夺,国宝。
这东西的形式看上去应该是一副手套,原来古那时候的人下葬时还带手套呢,看来古人比咱们现在的人讲究多了。
这不用说就是墓主人穿的鞋啦,脚可是不小啊。
这是在墓中发现的木简,内容除了记叙墓主人的生平之外,还逐件记录了墓中随葬物品的名称、
数量和各种物品的分类等。
这是一些木梳还有篦子之类整头的东西,墓主人用来进行梳妆打扮时要用的,女同志吗都是这样,看来辛追同志生前一定是非常爱美的呀。
这是精美的铜镜,两千多年啦看上去依然很新的,但是我见过很多铜镜,却从来没见过铜镜的正面是什么样的。
这好像是一个弓和装弓箭的的箭匣,原来这辛追同志生前也是不爱红装爱武装啊。
看看,这里还有个机弩呢,辛追同志连着玩意都会玩,在那个年代那不就是假小子一个嘛?
这个玩意在现在应该叫做柳条包,但是看上去这个好像是竹条编的,一定是辛追同志用来收藏细软的啦。不管里边装什么,这个竹条包感觉就是现在拎着好像也不会散架呀,真是奇迹啊。
这是在墓中发掘出来的稻谷之类的东西,不知道还能不能发芽了,似乎女尸的生命力比它们还强呢。
这些玩意一定是厨房里做饭用的啦,看来辛追同志还真想在里边过日子呢。
这些是出土的发现的木俑,就是派来伺候辛追同志的小木头人,着这些木俑同秦始皇的兵马俑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玩意看起来好像是辛追同志用来乘凉的扇子,但是那冰冷阴森下边能用上扇子妈?
这个竹篓真看不出来是干什么用的,感觉糊上一层纸应该是灯笼,但是那时候好像还没有纸吧,我们小时候抓蛤蟆用的篓子和这个差不多。
这个竹筐要不是在博物馆的展柜里见到的,打死我也不相信这是两千年前的竹筐啊,只能说这么多年中国老百姓的编筐水平没有什么太大的长进啊。
这些尖尖的东西开始实在是猜不出干什么用的,后来看说明上写的是木头做的象牙,用来供奉死者的。我想起来范伟小品里的一句话:这是上坟烧报纸呀,糊弄鬼呢。
看来辛追同志生前还是文艺青年呢,在她的1号墓里出土的这款二十五弦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完整的西汉初期瑟,我们常说的琴瑟和谐说的就是这玩意。
这是一只二十二管的竽,感觉和常见的箫差不多,但是肯定有区别咱们不懂就是了,因为滥竽充数绝不能说成滥箫充数。
这是那时候的分餐盘,看上去比不锈钢的有档次呀。
就是这种饭勺,现在随便拿出来也绝对是工艺品啊,那时候的漆器工艺真叫精湛啊。
看来那时候的伙食标准是五菜一汤啊,有点奢侈了,我们现在党中央的提倡的伙食标准是四菜一汤,应该与时俱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