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又到了各家大学新生入学的日子了,看着附近那家大学门前缕缕行行送新生的小车,以及那些肩扛手提的家长们,我不由得暗暗地想起了三十多年前我上大学时的光景。
我们那时上大学比现在要简单得多,因为学校没地方放,把在集体户用了几年的破木头箱子拆了毁一个稍小一点的,再把集体户里用过的被褥拆洗一遍之后接茬捆上,就算得了。
到了入学的那天先上车站把这箱子和行李卷用火车托运到沈阳,印象中凭着大学入学通知书是可以买半票的,然后自己拎着一个旅行囊装点日用品,坐上了火车这就算是上学了。
那时也没有家长送我,记得是父母和我们集体户的户长一起把我送到了火车站的检票口就得了,剩下的事就全看我自己的啦,户长到车站送我这事我总也忘不了。
现在的大学门前比超市的市场氛围都浓,各种商家都在学校着支起摊子像孙子一样兜售各种生活用品,像什么暖瓶、脸盆、衣服架.....应有尽有,但是一般的学校都准备好了。
我们当年可没有这样的待遇,到沈阳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在火车站接站的同学帮我把行李取出来,等凑够了一车人就坐着学校的接站车直接到学校了。
唯一感到欣慰的就是在新生入学期间食堂的开饭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到了寝室后有个先到的同学陪我去食堂打了点饭,好像打饭的小盆和饭票还是向他借的呢。
那时候上学什么都没有,不要说什么数码电子产品,就连暖瓶、脸盆这样的必需品都得到学校现买,印象中那时候沈阳暖水瓶都不能随便买,得要半张购物卷才行。
南方来的同学没有过冬的棉衣,买一件当时时髦的军大衣得要三张棉花票才能买到。哪像现在的入学新生,学校什么东西都给你准备好了,只要是给银子就行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