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记忆(25)---雨中的沙面
标签:
杂谈 |
分类: 祖国各地 |

每次到广州只要有时间我都愿意到沙面去转转,那地方既不是旅游景点也不是繁华的闹市,只是一个在珠江中被江水冲刷出来的一个小沙洲,但是这个小岛子却有着与广州完全不同的生活氛围和情调。

沙面是一个历史蕴涵丰富、积淀深厚、富于异国情调、风光旖旎、十分迷人的地方。在19世纪中叶就被那些英法殖民主义者所看中了,将这里开辟为租界并且大兴土木,使这个小沙洲成为外国人的欢乐园。

沙面这个地方最适合随心所欲的慢慢溜达了,整个沙面东西长只900多米,南北宽也不过300多米,你就是来回走上两圈也不会累。这就是著名的沙面大街,虽然是有点淅沥沥的小雨,但是雨中的沙面似乎更有情调,于是我就是从这里开步了。


雨后的沙面大街果然是更加宁静漂亮,淅沥沥的小雨使得树冠更加葱绿、花朵更加鲜艳、马路两旁的欧陆风情建筑也像新修缮一样,人的心情也随着更加舒畅。

从这个牌子上可以看出,沙面这个地方还有不少外国的领事馆呢,不过这些地方还是尽量少去,因为门口那些看门的假洋鬼子看见咱们中国人总是装做不认识的样子,弄不好会惹得一身骚。



这是沙面里的一个教堂,我弄不明白这种教堂是基督教堂还是天主教堂,反正我知道这里边供的绝不是如来。

不过人家这院子里卫生打扫的可比如来的那些院子干净多了,试了试门推不开,估计这地方是不会让人随便进去的。


沙面里有10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像什么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这都是听人家说的,我可弄不明白。但是毫无疑问,它们都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在许多建筑的前边都立有铭牌,上边详细介绍了该建筑的来龙去脉。站在这些充满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前,眼中看着这些介绍,你会感到这不仅仅历史的回忆,也见证了我们民族耻辱。



这个沙面宾馆别看门脸不大,只是一幢三层的小楼,但听说绝对是个高消费的地方,在这里边住上一夜可能和白天鹅差不多了。





沙面的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主宅,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



沙面给人的感觉除了建筑漂亮之外,它的整洁和干净也给每一个逛沙面的人留下深深的印象,用一尘不染来形容绝不过分。


看来这个地方的人气真是旺啊,别看天上下着小雨,连拍婚纱照的都来凑热闹了。




沙面的另一景色就是在大街上西式的路灯、雕像、凉亭、花圃、木椅和喷水池随处可见。如果走累了,找个凳子随便坐下,看看周边街头雕塑,品一品咖啡,就会感到赏心悦目。




这个小门脸可别小瞧了,它可是1897年的建筑,当年是英国汇丰银行的宿舍。在沙面上老古董的建筑比比皆是。







让我想不明白的是,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游人相当的少呢,能看到的几个人还是以老外居多。是有点小雨的关系吗?可是同样的小雨,上下九那边照样是挤得水泄不通啊。

沙面里的这些各式建筑简直就是一幢一景,走在这些建筑之间会让人体味到一种时过境迁的恬静闲适,和矜贵的华美,感觉就像是走在一幅幅西洋画的风情里一样。





沙面实在是太美了,美得我都有点晕了。要不是看着建筑上的中国文字和街道上的各种指示牌,我真以为自己是漫步在欧洲的小镇上呢。




看着这些优雅的环境,看着这里那种舒适的设施和氛围,我不禁想起了过去那些帝国主义在沙面上的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过去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华人与狗不准入内”,沙面可能就是这样的地方。




这是沙面上的另一个教堂,看门口的牌子上写的是“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别看教堂不大,但那尖尖的屋顶向人们显示了一种神秘和庄重的气氛。






在沙面常常能看到这种禁止行车的牌子,由于岛上实行交通管制,因此既没有那种交通拥阻、废气污染的问题,也不用担心溜达的时候的安全问题。



有机会来广州的朋友一定要抽时间到沙面来看看,你一定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广州,也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前一篇:欧洲杯里的远水,真是解不了近渴啊
后一篇:我的母校昨天下午烧起了大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