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的精美漆器

标签:
杂谈 |
分类: 祖国各地 |
南京那疙瘩号称六朝古都,那一定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所以到了南京之后博物馆一定是必看的地方。可是到了南京一打听,这地方可是奇了怪了,没有江苏省博物馆,而南京的博物馆却弄了两个,一个是南京博物馆,再一个就是我去的南京博物院。
这个南京博物院可是大有来头啊,想当年南京做首都的时候它就是当时的“国立中央博物院”,那不就相当是现在的国家博物馆一样吗。据说建国之后南京曾有意思将中央博物院改名为江苏省博物馆,可是ZZL把这地方看得太重了,说不能改,依然叫南京博物院。ZL一句话,让我们爱看博物馆的人晕了。
进到里边才发现ZL当初真是有点看走眼了,这个假国博不用说与现在北京的国博相比,就是与陕西博物馆或河南博物馆这样的地方大馆比起来,无论是博物馆的规模还是镇馆之宝的分量差的都不是一点半点,看来当时ZZL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不过参观之后发现南京博物院别的东西不咋样,但是漆器还真是一绝,我们东北人对漆器这玩意懂得不是太多,原来以为就是刷了油漆的家具呢,没想到这里边大有名堂。
这是一幅仿明代的漆器屏风,在一个幽静的花园里边,一群古代仕女在各处游玩的景象,有翩翩起舞的、有在水里划船的、有荡秋千的、还有没事溜达的,据说园内一共刻画了92个人物,但我可没时间查。
这玩意好像叫什么“黑漆钵”,真是够黑的呀,外边一圈还有好多文字,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黑漆描金大盘,距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里边的花草就好像是粘贴上的塑料一样,但那时候是不可能的。
这件插屏也是清代的东西,从前后镂空的图案上可以看出当时的工匠们巧夺天工的精湛艺技。
这是一个南宋时期的朱漆圆盒,距今已有800多年了,这里边是放生活用品的。
这是一件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长沙出土的漆器文物,在当时的条件当然是要收藏在博物院的前身“中央博物院”了。这玩意有足有扭所以被称为樽,细看这上边也有8个人物呢。
这是一件大清时期精美的雕漆经盒,是放经书用的。盒盖上那“大清乾隆年间御制”让人顿时肃然起敬,两边的盘龙和祥云寓意着一片吉祥。旁边那块板子上是一幅“降魔得道图”,释迦摩尼在最上边端坐在莲花座上,下边的徒子徒孙竟然有137位,神态各异、精妙绝伦。
这是一个朱漆的果盘,上边那些精美的雕刻看上去就像新的一样,但是这玩意距今已有好几百年了。
这个玩意叫做剔春宝盒,是过去宫廷里边放食品用的东西。盒盖上那个大大的春字里边还有个老寿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