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是儿童节到啦,你还会扇“pia 叽”吗?(转)

(2010-06-01 13:48:43)
标签:

杂谈

分类: 陈年旧事

    临近六一的时候我们一个发小不知怎么突然童心大发,在网上回忆起小时候玩“pia”叽的故事,通过这哥们的详细阐述使我们这些有着相同经历的顽童重新感到了童年的快乐。我把哥们的大作请到我这一亩三分地里来,希望能给更多的朋友带来儿童节的快乐。

   我们小时候那会最大的乐趣就是弹“溜溜”和扇“pia叽”,先说啥叫“pia”叽,这东西是圆形的纸板做成,表面印有人头像,这些头像大都来自于古典名著中的武夫侠士,通常在货摊上是论板买卖的,一板为4X3=12个,然后自己回家剪下来。

 

   玩耍时有一方先现将“pia”叽面朝下放置,另一方尽自己所能用手中的“pia”叽把对手的那张“扇”翻过来,巡回往复,你来我往,交替互“扇”,如果成功将对手的“扇”翻过来便算赢了,输赢的筹码是将对手的“pia”叽掠为己有。

 

   几十年过去了,至今仍旧不知那“pia”字该怎么写,就像小沈阳所说的“pia,pia的”“pia“字,谁知道该怎么写。估计当时可能就是按照玩那东西时,使劲往下扇的时侯发出的声音来命名的吧。  

 

   虽说“pia”叽只是一个小纸板,纯利润肯定不到1分钱,可那时的孩子们几乎是把它视为自己贴身的珠宝,不信你可回忆那时的弟兄们哪个身上有半点金银珠宝这类玩意的,倒是衣裤兜或书包里多多少少有一叠“pia”叽。

 

   这一叠“pia”叽可有讲究啦,其中最好的被称之为“镇兜之宝”的王牌,次之的为二王。。。等等。通常能称王的“pia”叽不外有这样几个理由:一是纸板质地厚重(马粪纸除外),不起毛边,乌黑发亮(牛奶盖儿除外)。

 

   二是上面的人物要有很“ne”(就是很厉害的意思,呵呵,伟人除外);三是该“pia”叽要身经百战,通常扇别人“pia”叽的胜率要高。有了这三条,孩子们的面子可以撑足了,腰杆也会硬起来了,有时候走路都会一颠儿一颠儿的。

 

   但是孩子们不知道,"pia"赌就会像战争一样,也会有胜负,它虽说不伤人,但是伤人心,呵呵。赢的人自然高兴,输的人会垂头丧气。记得一次某人,不说是谁了,反正咱班级里的,常常“pia叽”扇得兴起什么都忘了。

 

   尽管是大冬天,满脑袋直冒热乎气儿,皮帽子也把边翻起了来了,两个遮脸的宽边挂在脑袋边上,就像猪八戒的大耳朵一样不时地唿扇着。由于激动满脸通红,可能是当时有点感冒,两个小鼻孔的”青虫子“不停地被他"滋溜,滋溜"地往上吸着,随后又不知不觉地慢慢地爬出。

 
    同学中玩"pia"叽不都是赌,其中有玩真的和玩假的的之分。一些本分老实的同学大都玩假的,只有玩真的才将赢得牌“掠”为己有。通常,在玩前孩子们都会约定好是玩真的还是假的,以免惹出纠纷。

 

    “pia”叽除了按孩子们自己的喜好进行等级划分,还有就一些约定俗成的套路,品质高低自成了个体系。最低等的就是印花人,此物是由彩色墨水印在很薄的当时被称之为棉花纸的表面,色彩均为单色,要么是红的,要么就是蓝的,以蓝色的居多。

 

     其用途就是将印花人纸沾水浸湿贴在纸板上,待晾干后,简易的“pia”叽就印刷制成了,由于工艺简单,因此价值最低,在“赌场”上是最不受待见的一种,也就是在互赢“pia ”叽活动中是登不上大雅之堂滴。

 

     此外,印花人还另有妙用,由于喜欢“pia”叽上的武夫侠士,孩子们常常将印花人印在自己的手背或小臂上,这可以说是文革时的“纹身”吧,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们真他妈的够聪明了,不比现在的NBA球星们差到哪去!哈。

 

    比印花人高一档次的当属用胶合板刻成的模子,模子是按照真“pia”叽的图案所刻成的,尽管不能直接参与扇赌,当时对于孩子来说,这玩意可是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东西,所以被孩子们另眼相看,同样视为“珍宝”,有了它,日后就不愁制造简易“pia”叽了。

 

   其实还有更为孩子们不屑的,就是利用牛奶瓶盖儿的纸板做成的“pia”叽,原因许是它的表面有太多的防水蜡,导致在玩耍的时候很容易沾上尘土。你还别说,但凡是“奶盖儿”“pia”叽还真的都是黢黑黢黑的,很不招人儿“稀罕”啊。

 

    另外一种“pia”叽是用纸折叠而成的,大小任由个人的喜好叠成。这类“pia”叽是按着纸张的质量来论好坏,一般用练习本子的那种软纸做成的“pia”叽,由于重量轻、过于柔软很被孩子们讨厌,他们更喜欢的是用画报或杂志封面这类新闻纸折叠出的“pia”叽。

 

    下边说说那些玩“pia”叽一些手法,或者说是技巧,也可以说是“活儿”。赌“pia”叽可以是二人玩,也可以是多人玩或叫多角战。开赌时第一道手续就是要争个先,通常,玩“pia”叽都是争夺先“铆”在先,而不是扇在先。

 

    二人玩时采用的是一种叫做“金刚锤”(即石头剪刀布)方法来争,三人以上玩时则采用的是叫做“手心手背”逐一胜出的方法来争。这里有必要说一下什么叫“铆”,“铆”就是首先将“pia叽”挑一个平整的地方放置妥当,由对方先扇。

 

    孩子们赌“pia”叽时为何不像打架来个先下手为强去争先扇的权利呢?这里关键是“铆“的做法,看看孩子们的做法吧,为了避免自己的“pia”叽被对方扇翻通常都要平整一块地方来放置“pia”叽,平整的方法就是利用鞋底使劲在土地上撮蹭。

 

    该法效果很好,很快便可撮出一块巴掌大平面来,随后将“pia”叽放置在撮蹭的地面上,这样做对手确实很难把“pia” 叽扇翻过来。而对手扇过后,其“pia”叽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处于一个很危险的姿态。这种姿态往往是致命的,很容易失去自己的“pia”叽。

 

    这就是孩子们为什么斗争先“铆”的原因。想想那时的我们真的是有意思啊,为了不失去“pia”叽,使劲在地上蹭鞋底子,也不想想一张“pia”叽哪有磨去的鞋底子值钱哟!不过现在想想,孩时玩得那么投入,那么味美,这种无形的价值远胜于鞋底子和“pia”叽本身的价值了。

 

    第一道工程的技术活都完成后,孩子们就开始投入真正的“战斗”了。要想法子把这“pia”叽整翻过来绝非一个简单的“扇”的技巧就可以了断的,里面学问大了去了,孩子们都知道风在扇翻“pia”叽时的作用,因此将空气动力学原理充分应用于“战斗”中。

 

    教你二招(可管用了,呵呵)。长春的寒冬较长,这穿棉袄棉裤的时间也就长了,这二招也就悄然产生了。第一招,通常扇“pia”叽的第一动作是将持“pia”叽的手高高举过头顶,接下来往下扇的动作要迅猛,这“活”就出在这儿了。

 

   在扇下的最后阶段手不要猛然停顿,要对准棉裤裆猛地一拍,这时,在“pia”叽落地的同时,一阵大约有4-5级左右的阵风会掠过“地面”,结果各位应该想到了吧,呵呵。这招被孩子们称之为:“拍裤裆”。

 

    一般情况下这一行为不被认可,常常引起纠纷,但凡高手,此动作之小,效果之好着实令人乍舌,令我至今还耿耿于怀。
第二招,在扇的时候把个衣服扣子统统解开,在实施扇的瞬间,衣襟就如同一把大蒲扇紧跟着“pia”叽带起一阵小区域的7级风。

 

    再沉稳的“pia”叽也吃不消这一下子,立马会在地上翻起“斤斗”。这招好像叫“呼扇风”,很被孩子嗤之以鼻,严令禁止的,故,常规战中较少使用。总之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能把对手的“pia”叽弄翻过来就是硬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