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里的那台用了二十四年的老冰箱被老婆强制报废了,趁着欧亚店庆时新买的冰箱昨天晚上被送货的工人搬了上来。看着家里面对面立着的新旧两款冰箱,一时间真是觉得感慨多多啊。
两款冰箱的大小、样子、款式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新冰箱当然是不错了,但是更让我有感觉的还是八六年那时候买那个老冰箱的种种回想。
在八六年的时候电冰箱还是绝对的高档奢侈品,甚至周围有很多人当时根本就没动过可能拥有冰箱的念头。虽然那时一个进口冰箱的钱也就是一千五百块左右,但是对于一个月才拿四五十块钱的人已经算是天文数字了。
所以那时中国的老百姓最羡慕外国人原因之一就是听说人家一两个月的工资就能买个冰箱或者彩电。所以大多数人削尖了脑袋想出国的主要目的就是一两年之后可以弄几个大件回来。
我那时虽然脑袋还不够尖,但是由于女儿出生后牛奶的保存问题,我和老婆还是有了“弄个冰箱”这样在当时看来有点精神不正常的想法。于是发狠省钱啊,连续几个月连酱油都没吃,终于能数清什么是天文数字了。
但是在那个年代,想买个冰箱或者电视什么的可不是只有钱那么简单。比钱更重要的是要有票,买什么东西得有什么票才行,于是求亲戚找朋友帮忙总算赶上一次机会,弄到了一张外贸的夏普冰箱票。
那时侯拿到了票买冰箱的场面和现在也是大不一样,哪有什么销售人员的热情介绍啊,冰箱全都在包装箱里蒙着,根本不知道什么样子,完全就像是地下的黑市交易一样。
在一个人迹稀少的街角或者是院落里,将冰箱票验明正身后,交了钱搬上一个就走,根本没有什么开箱验货通电试机这一说,更别说什么送货上门了,全靠自己弄车去拉。
还别说,那时侯的冰箱质量还真是没的说。虽然是没有开箱试机,但就从没听说过谁家冰箱弄回去不好用的。在当时单开门冰箱都算好玩意的时候,我买的那个一百七十升双开门大冰箱看上去真有点鹤立鸡群了。
想想过去,再看看现在,只要你不是太差钱的话,一般的工薪阶层一两个月的收入弄个冰箱应该不算是什么问题了。而且只要是你有想买的意向,那销售人员恨不得立马把你普及成冰箱专家。交完钱你什么都不用想,商家一直给你送到楼上并安装试机一直到你满意,看来现在咱们也终于成外国人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