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又到了每年大学毕业生离校的时候了,看着家门口三三两两的大学毕业生拉着拉杆箱走出校门的情景,感到现在的大学生真是幸福啊.看着看着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当年我离校的时候.
我们毕业的那时侯还都是国家统一分配呢,保证每个人都有个单位,但单位的好坏的差别那可就大了.那时也没有自己找工作这一说,讲的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所以分配的时候那可真是一锤定终身啊.
由于分配的名额不可能都一样,有地域和性质的差别,因此就有的人哭有人笑.分配的较理想的欢天喜地,不如意的那肯定就不会太高兴了,带了四年的面纱这时全摘掉了,这种时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定性了.
我们班三十多人当年一下考上九个研究生,这样就倒出九个名额来,所以分配时的选择余地相对来说要宽松一些.但不管怎么样也总有不满意的,所以最终的分配方案在散伙饭前都没敢公布,但即使这样谁去哪也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
那时也不兴去什么饭店,就是在教室里吃的散伙饭.记得好象班主任从家里扛来一个煤气罐,各寝室的暖瓶都拎来装啤酒了,洗脸盆都刷干净了用来装饭装菜.尽管班主任老师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弄了也有二十多个菜,但印象中那顿饭好象都吃的不是太尽兴.
吃完散伙饭的第二天早上就发派遣证,一个人一个人的发.这时才是最关键的时刻,弄不好派遣就变成发配了.如果派遣证上写着某某单位人事处,这就是一次分配.如果你的那上边写的是某某市人事局,那就是二次分配了,这二次分配就不一定分到下边哪去了.
拿了派遣证就赶快准备发行李,都想争取赶在十五号之前报到,好能多领半个月工资呀,半个月的工资有二十多块呢.那时的学生哪象现在这么简单拽个拉杆箱就走了,我们每个人起码得有个大木头箱子,毕业了还的弄几个纸壳箱子,又得买草绳子来捆,所以象远道的人国家给的那俩派遣费根本不够用.
发完行李接着买车票,急急忙忙的走人.那时忙的最好的朋友上车时都没见上一面,自己走的时候以为能来送的同学也都没来,一种树倒猢狲散的感觉.多年之后再见面时大家都为当年的事感到可笑和后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