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精神,叫做"知青精神"

(2006-12-22 08:59:49)
标签:

知青精神

分类: 知青岁月
     在三十八年前的今天,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发表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从此陆陆续续几千万中国的热血青年背起背包,带上行囊,奔赴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有一种精神,叫做"知青精神"
 
     尽管当时我们很多人至今也弄不清这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大潮到底是为了什么.但只要是党的号召,是祖国的需要,我们就都带着一种迷茫的,无助的,甚至是无知的心情,稀里糊涂的来到了农村,根本没有人去考虑是否很有必要.
有一种精神,叫做"知青精神"
 
     我们这些被称做知青的人,小的十五六岁,大的也不过十八九岁.却要抛弃舒适的城市生活,远离父母亲人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农村过起艰苦的生活.靠自己来养活自己,这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就好象是在讲外星人的话.
有一种精神,叫做"知青精神"
 
    都说中国的农民是最苦的了,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实际上我们知青的日子比农民要苦多了.农民累了一天,回家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而知青们刚去时都是住不象住的,吃不象吃的.
 
    那时常说的一个词:战天斗地.的确如此呀.我们在农村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跟天斗,适应恶劣的生活环境.跟地斗,学会干地里的各种农活.还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斗,来保护自己.所以大部分知青都象一片乱石中小草一样艰难的生存着.
 
      现在这场运动已经过去快四十年了.尽管社会上对这场运动的看法褒贬不一,见仁见智,知识青年也快成了历史名词了.但我觉得这场运动体现出了一种精神,这就是知青精神.而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中是非常需要的.
 
    想想三十八年前一个号令,就使得几千万人放弃舒适的城市奔向艰苦的农村,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因为人望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吗.而凡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是一定要有动力的,这个动力就是信仰.当时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这就是一种知青精神.
 
     而知青的生活是最具有团队意识,想当年一个锅里搅马勺,磕磕碰碰的事少得了吗.要在农村里生存下去,与社员之间的纠纷也少不了,知识青年不团结能行吗.社会上常说下过乡的,扛过枪的,同过窗的,那过啥的,这四种人最团结了,没有办不成的事.这就说明知青是有一种精神的.
 
     还有人把知青的经历看成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把集体户的日子形容为李玉和临行前喝的那碗酒.意思是有这碗酒垫底,以后什么样的困难都不怕.记得刚上大学时,沈阳的伙食不好,很多同学都到食堂去闹事,贴大字报.甚至连家是农村的同学都参加,但知识青年几乎没有去的.因为哪个所谓不好的伙食比集体户的饭好多了.
 
    看看现在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最能体谅国家困难的人是知青,最顾全大局服从分配的人是知青,最容易相处的人是知青,最不斤斤计较的人是知青,最任劳任怨的人是知青,最不怕苦不怕累的人是知青,最能克服困难的人也是知青,最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还是知青.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这些人的身上有一种精神,就是知青精神.
 
    现在我们常讲红军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三峡精神.我觉得还有一种精神是应该提倡,的那就是知青精神.希望知青精神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光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