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明毛体书法:经典宋词书法之十九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标签:
书法毛体宋词李清照十九 |
分类: 我的毛体书法作品 |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书法作品
http://s16/mw690/001n3I2uzy7huu6T7qL7f&690
作品解释及创作背景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养息适应。
【怎敌他】:对付,抵挡。
【损】:表示程度极高。⑺堪摘:可摘。
【著】:亦写作“着”。
【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此词是李清照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