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勤奋的汗水来浇灌。过去,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把它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指导自己每天清晨八点半起床,用最快的速度花四十分钟吃完早餐,然后上午十点之前迅速赶到八十米外的办公室,绝不与第七个同事打招呼就一定要坐到办公桌前,除去喝茶、读报、午睡、晚餐花费的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每天要工作到深夜九点多钟,才回到床上休息。期望以如此这般的勤奋,在不惑之年可谋得军机处行走这类差事,主管一下中美洲外交事务,可以公私兼顾地躺在世界最大豪华游轮“海洋自由号”的甲板上,晒晒加勒比海的太阳,让自己略显松弛的肚皮晒出奥巴马的模样。结果时至今日,勤奋工作二十多年换来的不过是一个舞文弄墨的刀笔小吏,职级虽然低了一点,倒也能够常常晒晒太阳,只是地点不在“海洋自由号”的甲板上,而是摆在自家阳台的那张破床上。
今天,躺在这张破床上读报,看到一篇题为《伟人都懒惰》的文章,终于搞明白自己这样勤奋却混到如今这步田地的原因。这篇来源于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的文章说,根据德国和法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懒惰是机体对于过度劳累所作出的一种自我保护。充分的“懒惰能够使人健康、幸福和长寿”。俄罗斯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夫对这个结论进行了解释。他说:“尽管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懒惰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还有助于事业”。安德列耶夫举了一些成功者的例子来支持他的观点:达尔文是个超级懒人,他上中学时常常趴在课桌上睡觉,上大学后则大部分时间赖在床上;丘吉尔的中学时光几乎都消磨在一把舒适的摇椅上;爱因斯坦小时候是老师们公认的四体不勤的孩子;牛顿、阿基米德、门捷列夫和毕加索这些大家也都是以懒惰著称。安德列耶夫强调:“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例子证明,天才的发现是从过于勤奋中得来的。”勤奋不仅无法造就天才和成功,它对人的健康和事业的成功都是极为有害的。如果过于勤奋,人就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人就会过早衰老并导致记忆力下降……如果不顾这些继续工作的话,身体就会负担过重。懈怠是为了让机体正常运转而进行的状态调整。强迫自己劳动很可能以悲剧收场。”安德列耶夫举了杰克·伦敦的例子:“他每天高负荷地工作,短时间内写出了众多出色的文章,却在生平第一次休假中突然去世,年仅40岁。”
看了这篇文章,我才明白自己走了一条南辕北辙的成功之路。一句话:爱迪生误我!
格瓦拉:我们时代最完美的人
天堂影院
与张宏民事件真假无关的一段话
周正龙本来可以做得更好
伟大的培根何以又是一个卑劣小人
欲望伤了我们的腰
洛克的民主思想和贵州农民的社会实践
赵忠祥在<动物世界>中遗漏的一种动物
蒙古弯刀不是成吉思汗至胜的法宝
与一名留学生相关的事
2007年公安部全国姓氏排名的一个明显错误
是谁在发售前往天堂的车票
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
日记:回忆
我的一次濒死经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