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举办幼儿婚礼不如让孩子们过家家

(2013-01-16 09:32:37)
标签:

幼儿

婚礼

童年

过家家

教育

分类: 随感*杂谈

举办幼儿婚礼不如让孩子们过家家

石之桑

 

http://s11/mw690/4ae9e7fdxd35fad55d3fa&690

 

     近日,河南郑州一家幼儿园为100多名“自由恋爱”的孩子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婚礼有主婚人,孩子们穿着礼服互相承诺,小“新郎”要给小“新娘”戴戒指,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在婚礼现场见证。园方对此解释称,3至6岁的孩子正是给他们灌输健康婚姻观的好机会。有网友认为,用这种“婚礼”形式来强化性别角色和男女功能关系,无疑是心理上的拔苗助长。更多的网友担心此举会误导纯真的孩子,并呼吁“幼儿集体婚礼——不可娶(取)!”  

     对此,有的儿童教育专家认为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妥当,不必大惊小怪。但有的儿童教育专家认为这样做不可取。“‘过家家’是孩子自然而然的行为,没有任何外力的促成,是儿童天性的显现。”好好成长工程亲子教育委员会委员、家庭教育金牌指导师黄磊对此认为,“但作为一个幼儿园,主动促成、举办集体性的这种事情,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来说,确实有点过了。”

    在我看来,园方向孩子们进行早期性教育,并向他们灌输健康的婚姻观,其出发点是好的,应该肯定。但教育和灌输以成人们设计的“集体婚礼”的形式进行,似乎充满了急切目的性,也显得过于郑重和深沉。

    与“集体婚礼”相比,孩子们平时玩的“过家家”游戏要显得轻松多了,或许这种松散的自由的形式更符合孩子心理,对孩子们更有益些。也许园方会认为,为幼儿举办“集体婚礼”,就是一种升级版的“过家家”,但恰恰就是这一“升级”,把孩子们从他们的童真世界升到了成人世界,使过家家的游戏中孩子们所固有的美好天性被“戒指”、“婚纱”和婚礼程序中若干清规戒律所扭曲。

    我们这些农民的儿女,孩提时代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就是过家家。那时候,我们玩家家的游戏,就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在我的老家,过家家游戏有许多种玩法,但有一种玩法我至今仍然难以忘记……

    月光下,一群男孩子手拉着手将一个用红稠布蒙着双眼的小女孩团团围住,大家绕着“轴心”转动,唱着不知从哪一辈传下来的童谣:“牵梭椤 / 门槛过 / 高台子 / 米大果 / 东边起 / 西边落 / 看你门口站的哪一个……”童谣唱完后,小女孩就揭开红稠布,站在她面前的男孩就是他的“新郎”,然后“新郎”就将“新娘”背进“洞房”(其实就是用小凳子围成的一个空间)。其余的女孩子们则坐在一边,她们每天晚上都有一个人进入圈子里做“轴心”,希望找到自己的“新郎”过家家。  

    “新娘”入“洞房”后,所有的小朋友都到“新房”里“闹洞房”。在“闹洞房”中,最重要也是最好玩的一个节目就是喝“抬茶”:“新娘”酌满一杯“糖茶”后,由“新郎”和“新娘”用一块红布抬着,逐一给“闹洞房”的“客人”敬茶。“洞房”里,“客人们”推推嚷嚷,如果“糖茶”弄泼了,“客人们”就要“罚”“新郎”和“新娘”表演一个节目,或者做一个拥抱的亲密动作;如果“客人”喝到“糖茶”,交杯子的时候要“占四句”,即编四句顺口溜对“新郎”和“新娘”表示祝福。

    我们过家家的游戏都在村子的禾场上进行,时间一般都选在每月十五的晚上。有一天晚上,月亮很圆。被围在中间的她穿一件绿底红碎花的小棉袄。童谣唱完时我站到她面前。她揭开红布发现是我,高兴得扣住我的脖子,用她特有眼神告诉我她找到了如意“郎君”。在小伙伴们的欢呼声中,我背着她,背着一个纯真的梦,走完了蒙胧岁月里最心动的一程……

    在我的记忆中,过家家的方式由孩子们自己设计,其实也是对成人婚礼的模仿,只不过是多了一些童真和纯洁。这样美好记忆之所以能够伴随一生,就是因为它是孩子们自己的游戏,没有大人们的精心策划和刻意安排。

    相比之下,如今,大人们完全按照成人婚礼的程序,让孩子们体验礼服婚纱加身、牵手鱼贯入场、彼此交换戒指、亲吻倾诉爱意,会不会使孩子过早地背上成人的精神负重?

 

 

http://s12/mw690/4ae9e7fdxd35fe562852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荒芜与忧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