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川藏北线甘孜州康区大金寺藏族孩子学习细细细细的抽屉旅游 |
分类: 到处癫 |
前后半年走了两次川藏北线。第一次是和米拉,第二次是与喀什相识的朋友牛牛一行约定在石渠碰面。牛牛的摄影总会令我感动。因为此次是有任务在身,许多图片都是这位细心的朋友记录下的。
大金寺是第二次来访,此时已春暖花开……来此看望好友的侄子,据说在寺院里学习藏文,没想到让我们一下碰到了几乎整个卡攻村的孩子。孩子们的笑脸和学习生活,成了我们一行最此次最大的收获。
http://s15/middle/4ae8f271g7d09dcc903ce&690
http://s7/middle/4ae8f271g7d093b3612e6&690
http://s7/middle/4ae8f271g7d4a91a6e6c6&690
学习条件很艰苦。附近的小学校人数有限,而且藏语教程较少,再加上许多家庭贫困,无法负担孩子的学费,因此大金寺的喇嘛就把孩子们集中起来,每天下午在寺院简陋的阁楼上学习藏文。
到了上课时间,大家忙碌的穿梭在狭窄的楼梯,搬运自己的“坐垫”,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http://s15/middle/4ae8f271g7d093cf49e0e&690
http://s16/middle/4ae8f271g7d093dd61d7f&690
http://s16/middle/4ae8f271g7d09e9caf00f&690
http://s8/middle/4ae8f271g7d09e0325e37&690
孩子们对牛牛叔叔的拍摄很感兴趣,坐在一旁笑意融融的好奇打量~
http://s1/middle/4ae8f271g7d0bcb6e31d0&690
http://s2/middle/4ae8f271g7d093f308e81&690
楼上,老师来了,授课即将开始。大家挤坐在四周墙边,人首一顶棒球帽,美国文化已传到了世界的第三极……
http://s2/middle/4ae8f271g7d53e872e431&690
他们拿着纸张书本大声朗诵,各式的表情即让人忍俊不禁~
http://s10/middle/4ae8f271g7d094aee9439&690
http://s13/middle/4ae8f271g7d09e148f3cc&690
http://s15/middle/4ae8f271g7d0942ae070e&690
http://s3/middle/4ae8f271g7d09e4231ff2&690
对孩子们的分神他并未干预,是位不怒自威的好老师。http://s9/middle/4ae8f271g7d094cad9908&690
小一些的孩子都围坐在阁楼上,年龄大些的和年轻喇嘛则坐在外面的围墙下诵读。
http://s14/middle/4ae8f271g7d0a23e00dad&690
全家福,快乐的笑脸充满眼瞳……
在这偏远山区,他们无拘无束的简单生活着,没有对比,不觉得苦。
我多么希望这些笑容永远的保留在他们脸上,但未来的生活却使人难以期待。
想着他们有天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各种矛盾和差距也许会使他们感到不适应。退缩,失落,甚至埋怨。
也许,最起码,如果能有像样的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一张书桌,一套课本,一只钢笔……
为了控制更多的牧区人民将孩子送往寺庙,学校在汉语教育上重视多过藏语教育,藏语学校招生量低,变得凤毛麟角。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的人民对自己民族、语言、文化、信仰的重视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这种分隔并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青年不远千里流亡到印度去的原因。
如同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而另一个问题则是,如果孩子们从小进行双语化教育,他们将用同样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无疑削弱了竞争力,50分的优越政策是否能弥补这12年的苦读和文化的稀释?
我们需要做的真的很多。如果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来讨论,来尝试,来反映,相信舆论终能推动政策更好的完善。
一切,要从每个人做起,这是善意,也是责任。
http://s7/middle/4ae8f271g7d0961d2419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