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这里是印度!(十四)迈索尔 Mysore


标签:
印度细细细细的抽屉班加罗尔迈索尔印度游记旅游杂谈 |
分类: 到处癫 |
印度政府在1956年根据“照顾语言区域”的原则,主讲埃纳德语的地区被划归为一个邦,1973年才将邦名改为现在的卡纳塔卡邦,但是一直到1973年前,仍被称为迈索尔邦。
街上人头传动,可看到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风格迥异的服饰文化。
海德阿里和他勇敢的儿子迪布苏丹,是这片土地上著名的历史人物。
他们以印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拓展了迈索尔王国的疆土,并凭借他们与大英帝国的顽强抵抗,而成为当时享有世界声誉的重要人物。
这位被称为 “卡纳塔克邦之虎” 的迪布苏丹在公元1799年被杀害,而迈索尔的王位也被移交给了瓦迪亚尔。
19世纪初期,整个卡纳塔克邦被置于大英帝国的控制之下。
18世纪下半期,英国对南印度的迈索尔发动4次侵略战争。
1767年,英军侵入迈索尔,遇到海德尔阿里的顽强抵抗,他不仅收复失地,并挺进到马德拉斯近郊,迫使侵略者求和。
1781年,侵略者击溃海德尔阿里的大军。海德尔阿里病死军营,迪布苏丹继承父业,继续抗英。
1790年,侵略者发动新的战争。迪布苏丹在抵抗失败后同英国签订和约。
1799年,英军第4次大举入侵迈索尔,迪布苏丹在塞林伽巴丹城下阵亡,英军官兵劫掠城市、洗劫国库。
迈索尔人民为捍卫国家独立,英勇抗战30余年,在印度历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但印度各王国之间内战不断,严重削弱了抵抗外敌的力量,加上本身经济落后,军力薄弱,最终被强大的英国征服。
如今的迈索尔已恢复了自由的气息,可许多知名建筑群还是能看到不少英殖民者留下的痕迹。
印度南部到处可看到不同宗教的建筑,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及藏传佛教。
图片上的男子便是那位著名的末代藩王,于1974年9月去世,他的后裔因为没能登位加冕,也就没有了国王的称号。
Mysore的大皇宫是连印度人都会前往观赏的一个景点。
该皇宫在1897年由英国建筑师用了16年时间所盖,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结合的完美代表。
宫殿最初是由木头建造的,后来在公元1897年被焚毁,公元1912年得到重建。重建时是英国人设计建造的,据说里面地板砖都是从英国运来的,但宫殿的样貌还是保留了印度风格。
繁复奢华自是不用说,可惜里面不能够摄影,只能在外墙拍摄到部分壁画。
在网上搜到的一张内部图片,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这是我下榻的旅店,顶楼有个游泳池,楼下的餐厅也相当不错,环境很舒适。
被介绍到这家餐厅,据说十分有名,游客极少,都是当地人来此就餐,价格也很公道,45卢比不限量供应,吃饱为止,45卢比现在大约和人民币6块多,而我当时去的汇率合人民币10块左右。
而这铺上来的芭蕉叶,就是盘子了,又是一个让人激动的创意~!
用咖喱做成的食物大约有四种,如要吃荤的可以单点,后面小盘盛上的咖喱鸡人民币3块左右。
看到这架势,大家应该知道是用手来吃的,如果是干粮我倒是不介意,可这湿嗒嗒的咖喱确实有点勉为其难,还好一路上自备了筷子,倒是十分方便的。
印度的软件业扬名世界,而班加罗尔就是印度的IT城,不同与北印度的污染,这里显然国际化的多。
班加罗尔距迈索尔仅3个小时的车程,每天有无数班车穿梭两地之间,是卡纳塔克邦的首府,曾是迈索尔土邦的首都,和金奈并为南印度经济政治的中心。
像许多大城市一样,这里的交通也是拥堵不堪。
街上不难看到印度教的庙宇,繁复错落颜色绚丽是古印度建筑十分明显的特点。
班加罗尔是印南的大城市,因IT业发达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繁荣,顺街游走不难看到一栋栋独立的写字楼和私人住宅。
印度向来是一个贫富差距极大的地方,富有的人生活惬意,而贫穷的人却终日劳碌奔波。
班加罗尔被称为印度的花园城市,这点倒是不假,马路两旁到处都能看到盛开的花朵。
班加罗尔的机场是我在印度看到的最干净和现代化的,与其他国家国际机场无甚分别。
出售的印度套餐价格高于西餐厅的快餐,并没有因为形式的追求而破坏了原本该有的滋味。
飞机冲破厚厚的云层,也带来了在空中难得一见的日落。
霞光从夕阳处由远至近不断渐变,染遍了每个人的眼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