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藏游记新藏线老定日萨嘎希夏邦马峰王石旅游杂谈 |
分类: 到处癫 |
离开了老定日,沿219国道继续西行。今天的目的地是与尼泊尔交界的萨嘎县,它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可爱的地方”:)
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黄沙戈壁。
云层投下的光斑在山体上滑行,好像定位了许久的摄像机快放般的窜动着,流光溢影。
从车窗内拍出去的真实场景,能感受到那荒芜壮丽的气氛么:)
到达一处盘山路的顶端,墨菲像往常一样看表报海拔——5200。
下车,站在土坡上回味刚走过来的路,弯弯曲曲盘转延伸……
我们停靠在一处分岔口,等待后面张师傅的车子。丹增师傅说,萨嘎这段路是最容易迷路的,岔路多,又没什么规律,走错一个,就不知道窜哪个矿上去了,晚上附近又没可以住宿的地方,万一迷路,那真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闲来无事,下车走走,拍张照片,以示纪念~!
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是世界8000米级高峰排名中的第14位,也是一座完全在中国西藏境内的高峰。
1964年5月2日,中国登山队许竞、张俊岩、王富洲等10名运动员从北坡登顶成功,创造了集体登顶人数最多的记录。
非常有趣的是,在路过这里时,丹增师傅曾对我说,最近好像有登山队要爬希夏邦马,还有很多老外。
当时只是点点头不以为意,觉得在西藏遇见登山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可就在今晚,我在网上看其他博友写的关于希夏邦马主题的文章时,竟发现了咱们中国最有名的登山家万科老总王石先生也选在了这个时候攀登,并写下了一系列行进记录。
算了算时间,就在我们研究希夏邦马的长相并一顿狂拍时,咱们王总正在山顶的一号营地里休息准备穿越冰塔林呢~
冰川缝隙的海子,我在坐飞机经过喜马拉雅山脉时也看到过这样的景色。
登山是一项集体运动,靠个人很多地方是无法完成攀登的,需要队友时时刻刻紧密的配合与信任,因此职业登山家在选择队友的时都是极其苛刻严肃的。
相信登过雪山的人,才会真正了解什么叫做“拴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别盲目的以为登山是件很酷的事,很多时候,挑战的人们是拿着生命在和大自然做抗争。
像每座著名的山峰一样,大本营旁总立有这样的墓碑,静静屹立在蓝天白云下。
勇士们的遗像摆放在玛尼堆上,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记住他们的勇敢,和大自然的残酷……
伴随着极度危险和寒冷的,总是那无法染指的绚丽……
中国的运动员里,我最喜欢和敬佩的有三个人——李宁、邓亚萍,王石!
惊艳希夏邦马后,我们继续沿路前行。
在临近萨嘎的一个小村庄,三个藏族青年立在街头聊天,歪带着的棒球帽嘻哈打扮是这里的时尚装束。
真是不得不感慨,信息时代啊,黑人文化都传到了海拔5000,看来防晒霜在藏区只能卖给游客了。难怪最近黑人们都在高呼“快黑啦、快黑啦!”,奥巴马的当政可能给了这句话更多的底气与希望~!
越是美味越血腥,这话是真的!两位大叔正在做风干羊杂碎,一定要用新鲜的原料灌装调配。
对着开膛破肚的山羊,我一阵眩晕~
记得老公从青海回来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它了。
咱家这位是个有福的,只尝了结果没看过程,而我看完了过程,对那结果也就兴致寡淡了。
缕缕光斑穿遍每一个角落,它在天空闪耀,我在车里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