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讲稿
(2010-02-18 12:02: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成长教育其他 |
家庭教育讲座
家长们好!
今天我受学校的委托,在这里和家长谈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问题。如果我们想谈教育孩子的问题,必须在这之前先谈谈青春期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家长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充分了解了自己孩子在青春期所必然有的特点,才能定出对症的对策,也就是我们说的正确的教育方法。
孩子们在进入青春期之后,(12――18)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表现的非常明显。其表现如下:
1、
2、
3、
4、
5、
6、 人际交往欲望强烈。一方面强烈希望结交志趣相同,年龄相仿,能够互相理解,分享生活感受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对自己周围的人尽量保持良好关系,尤其是对自己所属的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性,宁肯自己受点委屈,也要保持生活圈的平衡和协调。
大家了解了青少年青春期所具有的特征之后,我们就可以针对她们的特点进行教育,而
不是盲目的,一厢情愿的教育。
我们先就青少年青春期的第一个特点谈起。
由于青春期性意识骤然增强,在这个阶段,在中学里,到处都可以看到早恋现象。孩子出现了早恋现象,作为教师和家长,大可不必视为洪水猛兽,大逆不道。青春期阶段,男女同学产生互相爱慕的感情,这是性意识觉醒后的必然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是从那个年龄走过来的,都经历过那个阶段。虽然那个时候可能由于时代特点,我们没有象现在的孩子那样大胆表露,但是,这并不说明我们心里没有产生过这样的情愫。少男少女在接触的过程中产生了爱慕,这其实是很美丽的感情。俗话说,二八思春,所谓二八就是十六岁,从古到今,这种现象都是存在的,实际上很正常。
让我们来看看以上提到的青少年青春期的第三个和第四个特点。青春期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因为他们的情绪和心态都处于风雨飘摇的阶段。虽然他们有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这并不说明他们的认识和判断是正确的。他们还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他们还处于不能得出正确的是非判断阶段。如果任由孩子们随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发展和异性的感情,有可能即影响学习,又因为自己的判断错误而导致对整个人生的影响。所以,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早恋现象出现的合理性。其次,我们还需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孩子从早恋现象中脱离出来,正确对待出现的早恋现象。
如果引导的方式正确,孩子很可能顺利通过这一段非常危险的时期。
让我们再来看看青春期孩子的第五个特点。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更是乐此不疲。
因为这个特点,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很容易走入对某一自己喜欢的事物成瘾的状况。比如说,有的孩子可以没白天没黑夜的看武侠小说。比如说有的孩子可以成天钻到网络游戏里不出来。比如说有的孩子对于一些演艺界的明星崇拜的五体投地,其实,这都源于他们的青春期特点。
发生这种情况之后,首先家长要注意不要用暴力手段对付这些孩子。暴力给孩子带来的只有伤害,而不会解决任何问题。现在的时代不同了,孩子们已经不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因为独生子女的原因,这些孩子的要平等要自由的想法很浓,过去传统教育中的惟父母命是从的年代早就过去了。
我要谈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有关孩子的学习。
孩子在目前的年龄段,思维最活跃,记忆力最强。这个阶段是青少年为将来的生活打下知识、技能基础的最佳阶段。
在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把注意力放在了督促孩子学习方面。这里面其实有很浓重的家长情结。家长一是出于对孩子将来的前途担心,二是希望孩子能考个好大学,家长的脸上也有光彩。这里面有一个严重的误区。中学教育的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在中学阶段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为将来进入社会生活打下基础,而不是中学学习就是上大学。如果真能看清楚这一点,家长不妨不要把和自己孩子的真正能力不相称的希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就目前和田实验中学学生学习情况来看,究竟能有多少学生考上很好的大学,真的不是大多数。有许多孩子学习很吃力,有许多孩子因为基础太差,甚至处于厌学的状态。可是家长忽略了孩子们这种心理状态,仅仅注重学习管理,忽视了孩子们的真正爱好,忽视了孩子个性、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形成。百分之八十的家长和孩子出现的激烈矛盾,都是当家长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产生的。家长应该客观地对孩子的能力进行评估,评估的同时不要忘记发现孩子本身具有的天赋。有这么一个例子,在中国有一个先天痴呆的孩子。这个孩子从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发现他很有音乐天赋。父亲每天带他到音乐学院看乐队练习,这个孩子天天耳闻目染之后,竟然可以很透彻的指挥国外的长篇音乐。最后,这个孩子几次被推荐去国外指挥最出名的乐队,而且非常成功。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就是要科学客观的看待自己孩子的能力,而不能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条龙。
发现孩子的潜质是家长应该做的。孩子热衷和喜欢什么,或者有哪一方面的天赋,家长应大力鼓励再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就会在这方面发展很愉快。家长对孩子的追求成绩和特长有意识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这就会使孩子产生内动力,为其将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本人以为,孩子如果有木匠的天赋,不妨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许将来一个伟大的木匠会在自己的家庭里产生。
目前家长挂在嘴头上的抱怨是孩子不听话。其实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在家长,并不在孩子身上。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说话一般有几个方式,一是一句定音。我说了什么就是什么,你是个孩子,你没有任何说话的权利。二是死缠不放,穷追猛打。我是家长我不关心你谁关心你,你不让我关心不行。三是没完没了。今天说的是这个事情,明天还是这个事情,后天主题仍然不变,直到把孩子说的彻底不听话了为止。四是无理阻挠。不分青红皂白,也不问前因后果,上来就是一句话,你是错的,你想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行。
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我们自己,我们会怎么样,肯定是好话也当坏话听,直接拒绝接受你所对方所说的一切话。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家长想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要注意变换角色,不要让自己成了特务、侦探、暴君、难缠的人。要尊重孩子自己的个人空间。在和孩子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以朋友的身份说话,和孩子站在平等的平台上,千万不要居高临下,否则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