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长学校讲座稿
(2009-11-08 23:03:18)
标签:
杂谈 |
一年级家长学校讲座稿
一、
把握好孩子的学前教育与一年级的过渡。
小学一年级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孩子从幼儿园变成一年级的学生,这是一个大的转折。幼儿园老师阿姨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接触实物等方式,轻轻松松地学到的。而进入一年级后,每天要上六、七节课,且上课要求思想集中,此外,还得遵守校纪校规,很多事情都需孩子独立完成。作为家长,做好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导,让孩子更快适应新的环境,十分重要。
过渡一:时间的把握。
过渡二:言行的把握。
过渡三:养成教育的把握。
二、
怎样处理好与老师和学校的关系。
1,遇事及时与教师沟通。
2,遇到问题和矛盾要理解教师、逐级反映。
3,不要一味地把孩子推给老师和学校。
三、
孩子上一年级后由谁来管好。
老人管:弊大于利。
父母官:利大于弊。
托人管:等于无人管。
四、
孩子上学后父母要做到什么。
1,创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
2,挤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
3,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4,让孩子全面发展。
5,期望值不要太高。
五、
怎样注意孩子的安全。
1,按时接送孩子。
2,教给孩子一些安全常识。
3,遵守学校校园安全十不准。
校园安全“十不准”
1、不准爬栏杆、窗台、树木等,不到建筑工地玩耍嬉戏。
2、不准在教室、走廊、楼梯排队时追赶逗打、推搡拥挤。
3、不准破坏学校的消防和报警设施。
4、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
5、不准在玩耍时持危险物品或有危险举动。
6、不准损坏、拆卸、玩弄学校用电设备,不乱摸电灯开关插座。
7、未经班主任允许,不准私自离开学校。
8、不准带与学习无关的尖利、容易对人造成伤害的玩具进校门。
9、不准在无老师监管的情况下玩危险体育设施。
10、不准过早到校,放学后按时离校,不准逗留玩耍。
六、一年级新生家长不得不注意的几个问题。
重点培养的能力
1、倾听的能力。
天才和蠢才都只占人群中的3%,97%的孩子靠倾听成为聪明的或者是差点的。
2、在倾听中思考、理解。
首先要听的到,然后要听的懂。
3、准确表达的能力。
口才至关重要,必须培养孩子能够准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
重点培养的习惯
1、讲卫生,爱劳动。
2、积极上进、爱惜荣誉。
3、认真听讲。
4、书写认真。
5、乐于助人。
一定要做的4件事
1、每天固定半小时全身心的和孩子玩耍、交流、谈心。
2、每天发现一点孩子的进步并隆重表扬
3、每天发现一点孩子的不足并帮助改进
4、每天都要有新目标
应该避免的误区
1、写得多并不代表写得好,强化书写姿势,注重质量,不要苛求数量。
2、不要替孩子问作业,相信孩子,孩子说什么做什么,不要轻易动怒。(你的信任是孩子进步的动力。)
3、不要老是表扬别的孩子,要多肯定自己孩子的优点,他才会更进步。
我们的家长要重点抓小孩的什么?
可能有不少家长认为:小孩进入小学,主要是来学习系统的文化知 识的。小孩进入小学是要开始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了,我们的家长进行学习辅导也是必要的,但这绝对不是小学教育的全部,也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
可能有不少家长认为:小孩进入小学,主要是来学习系统的文化知 识的。小孩进入小学是要开始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了,我们的家长进行学习辅导也是必要的,但这绝对不是小学教育的全部,也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儿童今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不仅包括学习的基础,还包括做人的基础,生活的基础。如果说得简洁点,就是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这是我们小学教育的任务,也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目标。因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
先谈学会做人。学会做人的内容很多,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讲,就是要学会对人有礼貌,学会尊重人,学会关心人,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再具体一点,就是要对长辈、老师、同学有礼貌,学会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和同学(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会体贴、关心父母(不给父母添麻烦、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关心父母的身体和情绪状态、学会询问和安慰父母……),学会关心老师,学会帮助同学,学会同情弱者,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一起游戏、活动),不争吵,不闹别扭。这些都是做人的基础,打好了这些基础,将对小孩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事实证明,凡是会尊重人、关心人,会与人相处和交往的人,都有非常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有比较高的生活质量,都有比较高的事业成就。而不会尊重人、关心人,不会与人交往和相处的人,往往在家庭和单位里,都人际关系紧张,到处碰壁,生活质量很差,事业也常常受到紧张的人际关系的干扰,心情压抑,即使事业有成也没有一点幸福感。这些都说明,从小进行做人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西方教育家有一项研究:教育家对几千个智力超常的孩子进行了长达30多年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智力超常、成绩超群的孩子,走上社会以后,取得的成就并不一样,有些人没有什么建树,成绩平平,甚至工作和生活都很糟糕,有些人成就突出,工作和生活都很优秀,且都有幸福感。经过研究,前一类的人在人格上都有些缺陷,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较差,情感素养较低;但后一类的人人格健全,人际关系好,情感素养高。
再谈学会生活。这方面的内容也很多,我们对小朋友的基本要求是: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技能。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不用意志努力的、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使人终身受用。一年级小朋友要培养的生活习惯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晚8点,早6点),早晚刷牙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保持卫生的习惯,勤剪指甲的习惯,物有定所的习惯,等等。一年级小朋友要培养哪些生活技能?自己穿衣脱衣的技能,自己穿鞋系带的技能,自己刷牙洗脸洗脚的技能,自己盛饭的技能,等等,凡是自己能做的事都要自己做。以上这些,从现在起就要重视培养。而这些方面,根据我们的了解,小朋友们存在的问题是很大的,不少小朋友至今不会自己穿衣脱衣,不会系鞋带,不会刷牙洗脸,不会盛饭,本来应该自己做的事全由我们的家长包了,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下去,后果是十分严重。
最后来说说学会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点:1,浓厚的学习兴趣,2,合理的学习方法,3,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任务主要靠我们老师在学校来完成。重点抓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一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来自哪里?来自外在的鼓励,来自知识本身的吸引力,来自学习的成功体验。针对期初拼音学习的情况,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家长不要性急,要有耐心,要有宽容之心,要有发展的眼光,不懂拼音的家长不要教小孩拼音,以防教错。二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主要是良好的读写习惯(防止近视),阅读习惯(帮助选书买书,指导阅读),思考问题的习惯,朗读的习惯,整理文具的习惯。
根据我们以往的了解调查,在做人、生活和学习方面,我们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有些孩子,在家没有礼貌,任性放肆,不会尊重人、关心人,对别人缺乏同情心,不能与人友好相处;有些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另外,在学习上,重视知识的多,关注兴趣和习惯的少;关心分数的多,注重能力的少;责怪批评多,鼓励引导少。导致孩子的求知欲下降,习惯不好,能力偏差。把打好孩子做人的基础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来抓,把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作为家庭教育经常性工作来抓,把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作为家庭学习辅导的重点来抓。教孩子学会做人比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孩子不断努力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终身受用的素质。
我们怎样抓好家庭教育?
1,思想上要重视:不要认为孩子上学了,我们培养孩子的责任就没有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在家的时间最长,在所有外在因素中,家庭教育是对孩子的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我们多年教学的体会是:凡是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孩子的发展一般都比较好;凡是家庭教育有缺陷的,孩子的发展一般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育科研部门的的调查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2,了解学校和老师有哪些要求,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这样教育要求才能保持一致。只有了解好了,才能与学校同心同向。学校教育最怕的是相互抵触和干扰。(不给孩子零钱,不买零食,不到地摊买吃的;要按时接送孩子,要到规定地点接孩子;不把汽车开到校门口接孩子等。)
3,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物质的环境:要有安静、明亮的学习室,桌凳的高矮要适当,要减少各种干扰(听觉的、视觉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要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气氛和谐,家庭活动健康有益。
4,为孩子做良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做的,我们坚决不做。(不打麻将,不无节制地看电视,言行文明,尊敬老人……)
5,教育方法和艺术。要重视激励(努力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特点,少批评,少抓小辫子,多宽容。要重视引导(顺性启发,引导思考,学会判断):要加强针对性(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要适当);要加强训练(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抓起。如不挑食、偏食,不吃剩饭;上学放学打招呼。要严而有格)。要注意尊重(少强制,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说话讲究策略,要善于与自己的孩子成为知心朋友,要让孩子信任自己,甚至敬佩或崇拜自己)等;力避正面冲突,消除对立情绪。任何教育都要使我们的孩子乐意接受才会有效。如果孩子有抵触情绪,我们就不能再强制,要思考另外的教育方法
1,思想上要重视:不要认为孩子上学了,我们培养孩子的责任就没有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在家的时间最长,在所有外在因素中,家庭教育是对孩子的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我们多年教学的体会是:凡是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孩子的发展一般都比较好;凡是家庭教育有缺陷的,孩子的发展一般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育科研部门的的调查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2,了解学校和老师有哪些要求,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这样教育要求才能保持一致。只有了解好了,才能与学校同心同向。学校教育最怕的是相互抵触和干扰。(不给孩子零钱,不买零食,不到地摊买吃的;要按时接送孩子,要到规定地点接孩子;不把汽车开到校门口接孩子等。)
3,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物质的环境:要有安静、明亮的学习室,桌凳的高矮要适当,要减少各种干扰(听觉的、视觉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要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气氛和谐,家庭活动健康有益。
4,为孩子做良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做的,我们坚决不做。(不打麻将,不无节制地看电视,言行文明,尊敬老人……)
5,教育方法和艺术。要重视激励(努力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特点,少批评,少抓小辫子,多宽容。要重视引导(顺性启发,引导思考,学会判断):要加强针对性(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要适当);要加强训练(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抓起。如不挑食、偏食,不吃剩饭;上学放学打招呼。要严而有格)。要注意尊重(少强制,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说话讲究策略,要善于与自己的孩子成为知心朋友,要让孩子信任自己,甚至敬佩或崇拜自己)等;力避正面冲突,消除对立情绪。任何教育都要使我们的孩子乐意接受才会有效。如果孩子有抵触情绪,我们就不能再强制,要思考另外的教育方法
前一篇:初中家长会“亲子关系”讲座
后一篇:象山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