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上钢琴师》⒈

(2007-01-23 22:38:33)
分类: 电影
《海上钢琴师》⒈
[03.13][托纳托雷三部曲之二][海上钢琴师][导演加长版/The Legend of 1900][DVD-RMVB][英音中字附英字附电影原声][820M]
托纳托雷三部曲之二
片名: 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钢琴师》又译为《1900传奇》)
导演: 朱塞佩·托纳托雷 Giuseppe Tornatore
主演: 提姆·罗丝 Tim Roth
佩瑞提·亚诺·万斯 Pruitt Taylor Vince
梅兰妮·希瑞 Melanie Thierry
类型: 剧情                 
出品: IMAGE ENTERTAINMENT
字幕: 中文
首映: 1998/10/28
http://www.imdb.com/title/tt0120731/
7.7/10 (4,721 votes)
简介:
  大海、游轮、钢琴——如果只这三个事物就构筑起一个人的一生,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在深邃的蔚蓝中颠簸飘泊,在悠扬的音乐中领悟人生。世界很小,从船头到船尾,在舞厅中的那架钢琴前,从左到右,总共88个琴键;世界很大,那一片碧海蓝天下,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融入世间百态,宽广无边。朱赛佩·托那托雷的《海上钢琴师》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段诗意浪漫的人生传奇。
  故事从一个潦倒的小号手麦克斯的独白中娓娓道来,一段唱片中的钢琴独奏沟沉起了他脑海中的无限往事。1900年1月1日,黑人船工丹尼在弗吉尼亚号游轮一等舱舞厅的钢琴上捡到了一个弃婴,他将这个小孩起名叫1900。1900从小在丹尼细心的关怀和善意的谎言中自由健康地成长。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1900一次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见到了那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夜深人静之时,1900悄悄溜入舞厅,坐在钢琴前,双手落在了琴键上——于是1900的传奇正式开始!没有任何人的指导,没有任何人的传授,甚至刚刚才听到钢琴的演奏,绝对是上天所赐,无师自通,1900就这样与他的宿命不期而遇,展示出了他超凡脱俗的钢琴演奏天赋。
  麦克斯初登上弗吉尼亚号的一个夜晚,狂风大作,波涛汹涌。整条船在不断的左右摇摆,麦克斯也被整的东倒西歪,呕吐的一塌糊涂。就在这时,麦克斯遇上了那个令他一生难忘的人。那个人带他来到了舞厅,坐在钢琴前,放开了脚闸,弹起了钢琴。在轻盈动人的旋律中,他们两个随着钢琴一起在大厅中如流水般滑行回旋。那样悠然自得,那样轻松洒脱,仿佛两个天使在童话世界中自由地飞翔。他们在飘飘仙乐中冲破了落地窗,滑过了走廊,一直撞进了船长的房间。那是怎样的轻舞飞扬,怎样的诗意浪漫!那个弹奏出天籁之音的人——就是1900。
  一等舱舞会上的各色人等:谋杀亲夫的老女人、沉湎于往事的中年人、看破红尘的妓女、偷穿礼服期待艳遇的三等舱乘客……这些都成了1900演奏钢琴时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1900也用这些灵感演绎着芸芸众生的内心世界。人间万象如同弗吉尼亚号上的乘客一般,上船,下船,再上船,下船。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船头与船尾之间来回颠簸。对于1900来说,整个世界从他身边擦肩而过,而任何的伪装与面具在流动的音乐面前都是那么不堪一击、一览无余,1900只需伸伸手轻抚琴键,便可将一个人的一生在乐声中灵性地写意出来,所以他虽身在海上,但却早已看尽了陆上人世间的繁华与落寞,辉煌与凄凉。
  爵士乐开山鼻祖谢利上船来向1900挑战。三个回合的较量是全片音乐的高潮。谢利弹奏了三段技艺精湛的爵士乐,可谓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本以为足可把1900杀个人仰马翻,落花流水。孰知1900却一步一个台阶,先弹奏简单清新的“平安颂”,然后将谢利第二回合中弹奏的曲子按照原样弹了一遍。第三回合中才显示自己的最高水平,达到顶峰。尤其是第三段如闪电般迅俚慕谧啵缤剿衷谕毖葑啵酱饲挥μ焐嫌校思淠艿眉富匚牛恳磺樟耍烊耍≌鹁蝗肝奚V敝?900将预先准备好的香烟放在因飞速演奏而摩擦生热得滚烫的琴线上引燃,然后放在早已目瞪口呆的谢利嘴中,淡淡地说了一句:“这烟给你抽,我不抽烟。”全场才如梦初醒,掌声雷动。老女人恍然意识到自己掉了假发,胖绅士方才感觉到掉在裤子里依旧燃着的雪茄。而谢利的名誉也随着他嘴边的余烬灰飞烟灭,落在他皮鞋上的烟灰如同1900登峰造极的琴技一样——神秘莫测而不可思议。整个高潮部分一气呵成,精彩绝伦而又妙趣横生。充分体现出导演深厚的功力与剧本的精巧构思。如此酣畅淋漓之感,不由教人看得大呼痛快。
  音乐制作商得知了1900的超凡琴技,于是来到了弗吉尼亚号上为1900录制唱片,打算借此大发横财。恰巧在1900录制唱片时一位清纯的少女无意间进入了他的视野,舷窗外少女的面容在蓝天碧海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纯洁动人,1900凝望着那天使般的面庞,手指间流淌出的曲调也变得轻柔舒缓,如细语呢喃,无限惆怅又无限向往。就这样,那张现场录制的唱片模版记录下1900那甜美而又青涩的初恋。他只想把这张唯一记录下自己杰作的唱片赠送给这位少女,因此他失去了使自己流芳百世的机会,也粉碎了音乐制作商的发财美梦。
  然而1900终究没能把唱片送出,他只是在少女熟睡时轻吻了她那花瓣般鲜艳的双唇,他只是在少女将要下船时请她替自己向她的父亲(那个会拉手风琴,曾经与1900攀谈过的农夫,事隔多年后1900还是认出了那少女就是那农夫的女儿)问好,少女礼节性地吻了他,并告诉1900她们家在纽约的住址。等到1900要表白自己的用意时,他的话语已经淹没在周围嘈杂的人声中。1900在失落中掰碎了那张唱片,也掰碎了那段没有任何结果的初恋回忆。
  后来1900曾想要踏上陆地,想在那片陌生的地方寻找自己的爱情婚姻事业生活。但当他提着行李走下舷梯的一半时,只见那远处纽约城的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烟雾缭绕中一眼望不到边际。他迷惘了,最终还是回到了船上。正如1900自己所说的:“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现在没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是的,虽然他所在的那座海上浮城空间是有限的,但他在88个琴键上营造出的音乐世界是无限的。他凭着他对音乐的挚爱可以在那个无止境的国度里自由地翱翔。而尽管他看透了大千世界的众生百态、世俗名利、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可是到头来他在陆地上依旧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把握自己的未来。他只可能在那个他自己认为是无限的陆地世界中过着有限的生活,在有限的生活中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如果我们是1900的话,恐怕也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吧。
  所以当最后弗吉尼亚号已经报废并要被炸毁时,1900依然选择了与巨轮共存亡,麦克斯的劝说也无法使他回心转意。这个落入凡间的精灵终于要回到天堂去了,天堂里有钢琴吗?一定有的,因为有钢琴的地方才是天堂。在巨轮被炸毁的前一刻,1900的双手在凭空弹奏,那纤巧的手指随着影片背景音乐的节奏在上下轻盈地起伏,仿佛在演奏着扣响天堂大门的乐曲。
  “轰”,冲天的火焰奔腾而起,恍若一朵盛绽的生命涅槃之花。为这个诗意浪漫的传奇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从此1900流传世间的,只有那一张由麦克斯藏在钢琴里,又由乐器店老板拼粘起来的神秘唱片模版。
  其实希望还是尚存人间的,正如1900所说:“只要你有一个好的故事,并有人听你诉说,就仍有希望。”影片结尾麦克斯的身影在尘世中渐行渐远,他依然有他的小号,他依然有他的故事,他依然有他的希望。相信这时1900正在天堂里一边弹着钢琴,一边注视着麦克斯,向他发出会心的微笑,而这微笑也向着我们每一个历尽沧桑的世人。
  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的三部作品——《天堂电影院》(又译星光伴我心),《海上钢琴师》(又译声光伴我飞),《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译真爱伴我行),我们可以将它们定义为“时空三部曲”或者是“寻找三部曲”。导演运用了一种相同的叙事结构——“回到”。
  在《天堂电影院》里是多多回到童年的小镇,他回到电影的真实与自己似乎已经消逝的爱里;在《海上钢琴师》里是落魄的小号手回到曾经与“ 1900”相处的废弃轮船上,回到最贴近“人”的音乐里;在《玛莲娜》里是当玛莲娜跟随丈夫重新回到带给她耻辱的小镇,回到她存放在小镇上的对一个人的爱里。
《海上钢琴师》—大海与JAZZ
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传记电影。不同的是,它并非是对一个具体人物人生的描绘,而是对众多灵魂的某一侧面的纪录和表达。正如小说《约翰 克利斯朵夫》的开篇作者深情地写道:献给世界各国受苦、斗争、必胜的自由灵魂!
当穷苦的黑人船工在富丽堂皇的客轮舞厅中抱着寻宝的心情发现这个被遗弃的男婴时。一个精彩人生的起点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的未来如何,他最终能获得幸福么?他能发现自我人生的价值么?他人生开始的地方是满载着充满期望充满雄心的人们开往新大陆的客轮,他人生开始的时间是世纪之交新老更迭之刻—1900年。
充满变数的电影恰似无从把握的人生,善良乐观的养父—黑人船工在事故中突然死去。这个被称为1900的无名无籍的男孩从此便不受管束无人怜爱。但他奇迹般地有着惊人的音乐天赋。从小就饱尝孤独的灵魂,早慧的心灵在充满变化与象征的音乐中找到了永恒的寓所。人生的变奏从此开始—他是那么得与众不同,那么得缥缈璀璨。
故事的讲述者,是一个吹得曲目都不知道的潦倒小号手。若干年后这种包含辛酸与惆怅的即兴演奏音乐被称为—JAZZ。身无分文的他登上这艘在20世纪初往返于美国与欧洲的客轮--弗吉尼亚号。在风雨飘摇广袤黑暗的大海上,在灯光幽暗倍加诡异的客轮中,在吐得迷迷糊糊孤独无比的时刻,他遇见了传说中海上钢琴师—1900。他被带入即兴的演奏与疯狂的旋转之中。给这位丧失前途烂命一条的小号手带来了生命的乐趣,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展现在小号手眼前的钢琴师1900,是凌驾于演奏者之上的音乐精灵。他有着毋庸置疑的自信与令人钦佩的才能。他往往不顾平庸的乐队的反对,即兴演奏精彩华丽的乐章。他用钢琴敏锐地刻画出这条充满希望与骚动的船上,船客们无法言喻的失落与无法表达的喜悦。他与小号手一起将即兴演奏的音乐推上了使人欢乐使人哭泣使人震惊的巅峰。他甚至用发红的琴键赶走了华而不实的“JAZZ”大师。
但他那为人共知的“缺陷”—永不登岸,也逐渐发展为电影的主要悬念。为什么?小号手问他,他不置可否。他独处之时,忧郁从容的神情也丝毫不肯透露这一悬念的答案。他的人生轨迹是否与大陆永不交错呢?直到他遇见一个姑娘,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件令他心颤的东西。仿佛一下子瓦解了他孤独的心灵防线,他决定登岸。
姑娘的父亲是早年客轮上的乘客。在寻梦的旅途上,他向与之合奏的1900讲述了,在他绝望时使他新生的东西—海潮声。那是在长期生活在陆地上的人所听见的海潮声。它仿佛洗刷了父亲身上所有的悲怆与重负,还给他生活的勇气与希望。
纯真清丽的姑娘的脸,是客轮上只有一次的东西。1900要下船去寻找。不确定的冒险是为了那永恒的美丽,多么令人振奋、令人向往的转变。面向大陆的城市站在下船的悬梯上,1900,你再次让我们失望。你竟如此一身轻松地回到你的家、你的牢笼、你的一切之中。沧桑的弗吉尼亚号客轮再度斩波劈浪,驶回大海。
1900沉默了,他在思索,他在衡量。那久违的海潮声,带有拯救与忘却的海的声音,永远留在他的幻想与放弃中了。他并非不想追求,而是这种追求如同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一样没有意义,因为,起点就是终点。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他一脸轻松地诚实地对小号手说:“我不想登岸了,永远。”
很多年过去了,不停旅行的小号手依然潦倒。
当他痛惜地卖掉最后的伴侣—小号时,也传来了古旧的客轮—弗吉尼亚号即将报废被炸的消息。那里有他的挚友--1900,那里有他的青春—JAZZ岁月。他疯了一般的在废墟般的船上寻找着,被1900传说吸引的废船处理公司经理与乐器店老板也与我们一起关注1900最后的命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1900像早已存在那儿似的出现了。仿佛一个不受时间管制的天使,他丝毫没有老去。故友重逢时,忧郁从容的微笑依然漾在脸上,他轻轻的问候抚慰着小号手伤痕累累疲倦的心灵。悬念揭开的时候到了,小号手为了劝他上岸再次展望了1900登岸后他俩今后辉煌的人生。然而小号手似乎没那么自信,他疲惫的眼神反映了语言的苍白无力。许久,1900静静地说出了那个埋藏了一生的理由:我能控制钢琴,它只有88个键。我能在有限的琴键上创造无限的音乐。我能理解客轮中的一切,因为它无一不是有限的。我甚至可以理解大海,因为在船上看到的大海也是有限的,我可以望见它水平线的尽头……而在陆地上,城市是无限的,它每一条路都望不到头,每一幢建筑后还有建筑,每一个街区后还有街区。这种无限让我不知所措,我每天都要面临选择,凭什么选这个,为什么选那个。光想想这个都令人害怕!我在有限的海上用有限的琴键演奏无限美妙的音乐,这里才是我的人生。
小号手面对天使般的海上钢琴师1900。他的心无法抑制的颤动着,他的眼中没有泪水,只有清醒的惆怅。他离开了客轮,离开了城市,离开了我们的视野,继续那永无归宿的清醒的漂泊。
而1900,在音乐的幻想中,伴随着爆破,他传奇的人生终于落下了幕布。
解读1900,仿佛是在体验每个清醒的灵魂中悲剧性的感伤。这种存在于人内心中对自由的质疑,对家的渴望,对漂泊的坚持,对孤独的偏爱。它们统统融化在JAZZ感伤而破碎的旋律中,它们的存在使电影中的大海不再是冒险者的天地,不再是冷漠无情的大陆边缘,不再是由致命莫测的海况与汹涌浑浊的巨浪说组成的意象;而是文明的起点与终点,生命的诞生与归宿,心灵的真情放纵与坚固依托。影片中的大海是永恒的家的象征。在新世纪(20世纪)伊始,大海承载着骚动迷茫的人类,将他们从破落荒寂的村庄田园送至光怪陆离的现代城市。他们自认为能建立起牢固崭新的家园。而这部电影深刻的揭示出,这种努力的徒劳与这种自豪的荒诞。也许,这就是JAZZ的精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