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素媛》带来的震撼,而一连看了《熔炉》、《圣诞玫瑰》、《妈妈别哭》等好几部有关性侵题材的作品。几部影片各有千秋,对题材的挖掘深度也各有不同。个人感觉总的来说,《素媛》、《熔炉》完全体现了韩国电影的细腻精致,将当事人心理的隐秘感受和事件的敏感度、影响力深刻地呈现出来。相较于前两部,《妈妈别哭》绝大部分都在宣泄着愤怒,剧情简单粗暴。《圣诞玫瑰》首度将性侵题材搬上荧幕,对于国产电影的题材有开拓意义,但强烈的港片风格,侧重于律政较量,最终又使得该剧没有特别脱颖而出的亮点,反倒有点像对性侵受害者的“心理辅导”。不痛不痒,倒显得鸡肋了。
《素媛》:用坚强包裹伤口
尽管题材沉重,但《素媛》还是会让人看得很过瘾。因为阴暗没有让人压抑得如巨石压胸,五脏六腑憋成内伤,“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全片一直终有一股很强的美好的力量引领着受害者和观众,让人在难受、同情之外,更对主人公素媛一家乐观坚强的疼惜、敬佩,为社会的一些美好和善意而感动,在剧情推动的过程中,观众五味杂陈的泪水根本藏不住。
《素媛》没有往“黑暗系”发展,可能因为它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明朗的基调。主人公素媛有简单、快乐的家庭,自己也是伶俐可爱,坚强懂事。在事发之后,又有警方、心理咨询师的积极跟进,以及邻居、同学的真诚祝福。当然,这些美好的东西不能消解性侵对孩子以及对这个家庭造成的痛苦半分。有一个片段,当素媛爸爸抱着素媛逃离记者的包围圈,素媛困惑地问爸爸自己做错什么了吗,而在爸爸试图为素媛换衣服时,素媛惊慌之下奋力反抗,那种本能的反映足以证明这种伤害的深入骨髓、刻骨铭心。即使到结尾,素媛表面上鼓起勇气回到学校,但内心的顾虑还是给影片蒙上了灰蒙蒙的哀愁。但不得不说,主人公直面灾难的坚强态度,自我救赎的勇气,才绝对是这部剧受到推崇的最大理由。爸爸在女儿出事之后,激发起愈发浓烈的责任感,在重新赢取女儿信任的道路上,与女儿有了深刻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当看到他穿着可可梦的衣服每天向女儿道晚安,护送她放学,在罪犯被从轻判决之时,冲动之下意欲为女儿报仇,我想,没有几个人会不为这份深沉的父爱而动容。而素媛,“孤独的人最亲切,痛苦的人往往笑得最多”,在痛苦中挣扎着微笑、坚强,小小年纪表现出来的坚韧,让人又敬又怜。
我相信,关于这样的敏感题材,无论怎样处理都不过分,但深陷地狱,依旧仰望天堂,才最具有能量。
《熔炉》:用勇气揭开毒脓
如果说《素媛》是用坚强、温情小心翼翼包裹、呵护着主人公的伤,《熔炉》就是撕裂黑暗的微光,是用勇气来揭开社会的脓疮。前者是一个家庭要面临的事情,后者则是一个社会无法逃避、遮羞的问题。所以,相较于《素媛》,《熔炉》在性侵这一题材上,“野心”更大,表现方式也更为沉重。
《熔炉》全片都以暗色调为主,雾津市雾蒙蒙的天气,慈光学校冰冷幽暗的环境,学生脸上捉摸不定的闪烁表情,淅淅沥沥下雨的环境等等。压抑的环境与沉重的主题相关,黑暗与隐秘的黑幕一致。整部影片,光亮镜头寥寥无几,最温暖的一幕还是仁浩老师和人权主义者带着孩子在海边玩耍,回家途中,夕阳西下,在他们身上涂抹着绚烂温暖的光。就像在那场官司对抗中的微小希望,像他们的所作所为对黑幕发出的挑战,意味深长。在影片中,结局没有如观众所愿,恶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判决几近荒谬,明秀以飞蛾扑火的方式复仇,仁浩要的正义也没有得到伸张,琉璃、莲豆也只是有了暂时看起来不错的安置。但在戏外,影片持续迸发出愤怒的力量,引发民声沸腾,导致故事作为蓝本的真实事件重启调查,并促使韩国国会对性侵罪行量刑标准做出修订。一部影片居然能引发这样的社会效应,意义不言而喻。
《圣诞玫瑰》:有关性侵的律政交锋
《圣诞玫瑰》打出国内首部性侵题材作品旗号的时候,的确成功激发了我的观看欲望。但在看过前两部作品之后,又看《圣诞玫瑰》,你就总感觉不是那么一回事儿(绝对不是崇洋媚外)。全片好像是以性侵为引子,而主打郭富城和夏雨,人情和法理的交锋。全片支线庞杂,有郭富城、万茜蜻蜓点水的爱情;张震、秦海璐清淡的家庭戏;郭富城、夏雨耍嘴皮子的对手戏,桂纶镁被性侵的事件俨然成了背景,贯穿着影片头尾,却远远不够深刻。故作悬疑,又没有捉人眼球的疑点,好多情节都没有做出合理的交代。关系案件走向的最大疑点,竟然是在法庭上由被告人亲口说出,尽管桂纶镁泪泪婆娑,庭上的人表情凝重,但总还是觉得处理得有些轻飘。而郭富城的总结陈词算是升华了主题吧,但像极了作文点题,或者说,是对桂纶镁、对整个社会有关性侵的一个不痛不痒的心理辅导。另外,我想说,为什么郭富城永远都是在饰演检察官,为啥永远都是同一副追求绝对正义的严肃神态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