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怀旻老师千古!

(2007-07-04 07:27:05)
标签:

文化

欣赏

花怀旻

日照

分类: 乡人之家

花怀旻老师千古!

 

    花怀旻,一九四九年生,山东苍山兰陵人,原临沂教师进修学院(现临沂大学)教授,擅长大写意花鸟,以书法入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日照市美协主席团委员。其书画作品先后发表于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多家报刊,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级书画展览并获奖,临沂电视台曾作专题电视报道、介绍。2012年4月29日谢世,生前居住日照市兴海路南区。

 

              花怀旻老师千古!
 
              花怀旻老师千古!
 
              花怀旻老师千古!
 

 

怀念恩师花怀旻

 

20124249时许,我接到了花怀旻老师去世的消息,深深地陷入了悲痛之中,没想到四天前我与他的一次见面,竟成了最后的诀别。

我与花老师的相识是在八八年的春天,那时,我正在临沂教育学院学习。一天,我的同事秦玉泉来临沂找我,谈话中提到了花怀旻老师,我了解到他是苍山兰陵人,在临沂幼儿师范任美术教师,七十年代末秦玉泉就跟花老师学画,吃住在他家里。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们敲开了花老师的门。迎接我们的是一位身材高大魁梧、四方脸、浓眉、年龄大约有四十多岁的男子。经介绍,我便第一次认识了花怀旻老师。我们来到了他的画室,半间屋大的地方安了一个画案,上面放着刚刚完成的一幅作品:形态各异的几朵菊花绽放在墨绿的叶丛中,两只嬉戏的八哥,各具情态,栩栩如生,笔墨间透出花老师的才气,我深深地为之折服。花老师不善言辞,但每句话都流露出他对人生、对艺术的感悟和追求。两小时的交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临走时,花老师为我们画了两幅画,其中一幅《竹雀图》至今我还收藏着。

之后,每逢周末,我都去花老师的家。他为人坦荡,待人热情,没有架子。每次他教我画画时都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从用笔、用墨、用色、乃至立意章法等都讲解得非常细致。时不时还叫我画上一幅,用心为我点评,指出不足,肯定优点,给我鼓励。

八九年七月,我毕业后又回到原单位,与花老师见面的机会自然也就少了,又担任了初中语文教学,作画的时间也得不到保证,加上当时对绘画的追求也不是那么强烈,绘画水平停滞不前。九零年暑假,我带着几幅画去找花老师,听说他准备调往日照工作。九一年我再去拜访,才知道他已经调走了,其间我多方打听他的消息,也没有得到。从此,我们师生二人天各一方。

二零一一年冬天,我终于从电脑上搜到了花老师的官方网站,随即拨通了联系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戴先生,当我问及花老师的情况时,他告诉我,花老师就在身边,相隔二十多年师生终于通了电话,我当时非常激动,告诉他我最近去看他,他高兴地答应了,但种种原因却没有如愿。

二零一二年四月十九日,第二届中国画节在潍坊举行,我和秦玉泉老师一起去参加画节,当晚我们商定第二天去日照看望花老师。我便准备联系,从手机却没有找到花老师的号码,忽然想起我之前的手机卡被我女儿用了,接着给在临沂肿瘤医院工作的女儿发了一个短信,要她查找花老师的号码。之后,女儿回了电话:“你说的花老师是不是日照的?是不是在广播电视局工作?”我听后非常惊奇,连忙问道:“你怎么知道?”“花老师得了肺癌,已经晚期了,情况非常不好,他是我护理的一个病号。”我听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我的印象中,花老师是一个身体非常健壮的人,他怎么能……

我告诉女儿,一定要好好照顾花老师,我回去就去看望他。

四月二十日下午三时左右,我和秦玉泉一起来到医院,只见花老师躺在床上,吸着氧气,脸颊已经消瘦下去了,但精神非常好。他见到我们后,吃力地点了点头,示意我们坐下。由于花老师的病情,我们只短暂地交谈了不足十分钟。临走时,我握着花老师的手说:“望您保重,过几天我再来看您。”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向女儿询问花老师的病情,但听到的消息都使我的心情异常沉重。我每天都祈祷上苍,让花老师早日康复。二十四日上午九时许,我正在办公,女儿来了电话,当时我心中便有不祥的预感,当女儿说花老师已经走了,我急忙问道:“他出院了?”“不,他已经去世了。”我呆呆地坐在那里,脑子一片空白,我真不相信这是真的。花老师,二十多年的分离之情再也不能向您倾诉;二十多年前您那挥毫洒脱的身影再也不能见到;二十多年前您那亲切的教诲再也不能聆听·······就这样您悄然地离我而去,四天前的一次见面,竟成了我们师生最后的诀别。

我与花老师的相识相别似乎是上天的安排。二十年前的春天,我和秦玉泉一起初次见到花老师,二十年后,我又和他一起见了花老师的最后一面。如果我们不一起去潍坊;如果我们不想到去看花老师;如果我女儿不在肿瘤医院工作;如果花老师不是她护理的病号,我与花老师不可能再见最后一面,那将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花老师是我平生中遇到的最好的一位老师。他为人率直、厚道,待人和蔼可亲,把自己的绘画、技法、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学生。花老师对艺术孜孜不断地追求,达到忘我之境界,背后付出的努力常人难以想象。天道酬勤,花老师的绘画艺术结下了丰硕之果,他现在已是山东美协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临沂电视台、日照电视台、《齐鲁晚报》、《美术报》都作了专题报道。但花老师比较低调,从不张扬,不追求名利,默默无闻地在他的艺术天地里耕耘。花老师的作品笔墨老辣,气势磅礴,震撼心灵,大有吴昌硕之风。特别是他所画的紫藤,色彩明快,艳而不俗,枝条盘虬错节,繁而不乱,飞龙走蛇,飘逸灵动,如同吴俊卿在世。八哥是花老师经常表现的题材,但不落俗套,另辟蹊径,用笔洒脱而不拘谨,形神兼备,活灵活现。

花老师刚步入花甲之年,创作可谓是鼎盛时期,他的艺术之路还很长很长,然而上天却如此残酷,把他的艺术生命定格在鲜花烂漫的四月。他的离世,不仅给亲人、熟知他的人带来悲痛和遗憾,并且给整个日照,整个山东,乃至全国的绘画界带来损失。我作为他的学生,倍感遗憾和悲伤,世间若有轮回,我祈求上苍,来世再让我做花老师的学生。我默默地祈祷:让四月绽放的花朵,伴花老师一路走好。

                                 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王彦抗  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会员

            工作单位:山东省苍山县磨山中学 新浪博客:sdwyk1965

 

花怀旻老师千古! 花怀旻老师千古!

 

品味花怀旻先生笔墨背后的人文风骨

发布时间:2012-04-26 10:00      来自: 匿名网友

 

    花鸟画最难做到沉雄老辣,朴拙苍茫,野逸空灵,冷艳寂美。然而难做到并非做不到,花怀旻先生以四十年人生积淀,以笔墨吟咏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以生命之至情哀人间可哀之曲。心灵之歌同鸟语花香交相映辉,人文风骨与缤纷砚雨相映成趣。读先生画直觉墨海潮起,惊涛裂岸,天风海雨逼人。

    怀旻君不以世象沉沦市井喧哗为意,执著于中国画人本位的民族传统;心契先贤,齐身古哲,一付古道热肠,一腔浩然正气,以人文风骨撑起自己的艺术世界,用丹青语汇铺陈心路感言。走笔如刀,力透世象,点点泣血,画画贬骨――形其哀乐,达其性情。天下言必称大师者众矣哉!一如怀旻君名至实归者几人欤?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画坛关于笔墨之争久矣,笔墨究竟是个啥东东?成了一个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话题。我们已经习惯于西方的逻辑思维程式,丧失了东方本位辬证逻辑的思辬能力。错误地用来诠释,用视觉来取代感觉;用效果诠释境界,用演绎取代归纳;用美术诠释学术,用视觉冲击力置换精神启蒙”……

    从华夏始祖伏羲的一画开天,到东汉书家张芝的一笔书,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再到苏轼的士夫画,石涛的一画论”……始终贯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慧命意识关怀。成功打造了独立于世界之林的天、地、人三才合一的立人的中国文化,可以说,没有民族先贤天人合一的辬证逻辑,便没有中国画大写意精神的存在!

    换言之,大写意的形式背后站着的是人与自然,人性与天性和谐文化成就的大写的人”――这,既是中华文化的风骨所在,也是中国画笔墨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

    当代中国画坛名家多乎哉,然而却鲜有触动我意识的作品。何也?并非这些名家作品的表现效果差,而是思想境界不高;不是因为他们作品形式整容不够,而是精神层靣的肤浅。苏试以苦难为功课,石壶以平淡天真为旨归;其中濃缩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文化与生命休戚与共的大学问。

    怀旻先生的花鸟画之所以令我百读不厌,原因在兹。

    倘有幸一睹怀旻君作画的丰采,你会对大手笔三个字产生全新的感受――那着实是件值得称道的快哉时光。先生身高八尺,目光炯炯,落纸放言,率性而动;手因心挥,毫以手从;心手双畅,气韵纵横。正刘勰所谓: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通视万里”……一种超越世象对生命海抜高度的冲击令人击节感叹!六尺、八尺大宣,置于怀旻弟靣前,亦不过小菜一碟,顷刻立就,意向所系,当下直了。一种以阅历为铺垫的生命意识跃然纸上。石涛谓八大山人作画:须臾大醉草千纸,书法画法前人前。以此语廓清花氏大写意花鸟画之风神,可谓一语中的。

    唐张怀瓘谓王献之书法: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历代风流人物莫过于晋,晋人之风流乃骨子中之真风流,其风流根植于魏晋六朝士林的苦难意识,那种挟大海潮音作狮子吼的慷慨悲歌至今令我们回肠荡气,不能自己。怀旻书画既得晋人风流韵致,又得建安风骨的苍凉悲壮,笔墨与性灵互映,意境共学问生发。浓笔重彩的背后,透出的人性光芒和生命的意识,不仅摇曵读者的审美神经,而且使我们零距离地触摸到画家生命尊严所在。

    中国画造诣的终极锁定的不是美术家,而是思想者美术家以客观为依据,思想者以主观为依托;前者终于形式效果,后者终于精神容量。其脱俗的本质不是脱离大众,而是超越人类动物功利属性的生命再造,是由茫茫心路寻觅漫漫天路的意识触觉的生命惊醒,是宇宙意识下放飞心灵的天空。鲁迅称此种人为独异者,并打出了自己排众数而任个人的鲜明的人性标竿。先生逝世后被誉为民族魂,个中三昧,知皮相者众,识内涵者盖寡。

    怀旻不仅在理论上深谙中国精神,而且一以贯之于自己的人生实践。与石鲁一样,在书法上他选择了一任天真率性直取的魏碑,魏碑的真谛在血性,石鲁得此,打造出自己独异众数的艺术样式;怀旻得之,酿成了自己生命老酒,一任胸中块垒在宣纸上流淌渲泻。倘先生没有以笔代刀,力透纸背的杀纸功力,其随心所欲,举重若轻的意象图式必然落空。走近怀旻的绘画之前,应该首先明瞭魏碑的真精神。这既是开启怀旻艺术世界的钥匙,也是打开石鲁精神经纬的序幕。值得一提的还有怀旻的篆刻,方寸之间,宇宙洪荒;点画之外,真情绵邈。吴昌硕画气不画形指的是这,黄宾虹论中国画之内美指的是这,李可染以最大的勇气打进去叩问传统精义,指的还是这。今天,我们抽象继承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不单单是其形式元素,而是民族先贤用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民族精神开拓出来的生命境界的尊严。

    怀旻的人格境界是天地精神的转载,笔力是生命力的化生,墨采是心花的绽放。中国画讲究天性、人性与笔性的有机统一,这三驾马车既是构造中国画意境的铁三角,也是决定中国画艺术之道的觇标。在我再三敦促下,怀旻弟终于答应在耳顺之年让自己的思想结晶示众,并嘱我写点文字,晋人云:情之所锺,正在我辈”――心有灵犀,责无旁贷,兴之所致,不计工拙。

                  

                                         ――2010年岁末  刘继庄于-聃鲁邸花怀旻老师千古! 花怀旻老师千古!

花怀旻老师千古!

花怀旻老师千古!

花怀旻老师千古!

花怀旻老师千古!

花怀旻老师千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