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的智慧化身,我的新感受(原创)

(2007-10-17 16:38:13)
标签:

艺术赏析

刘罗锅

分类: 四九城儿的瓶子
 

   专升本考试终于尘埃落定了,心情瞬时就轻松了很多。从考场出来,恰巧路过一家音像店。进去转了转,买了一套《宰相刘罗锅》。虽然片子有点老,而且也看过N遍了,不过还是一举擒获。关键是每次都没看全过,片子很经典。每次看我都能看出一些新意来。小时候看就是看个热闹,佩服刘墉的足智多谋,不过那时候,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就说一般古装的影视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影射一部分现实。记得剧中顺天府尹(职位类似现在的北京市长)就说过京官难做,好像谁都管,其实谁也管不了。历史上的刘墉和影视剧上的人物相似都很低基本没有和和珅唱对台戏的事情发生,相反的,反而有刘对和献阿谀之词的记载。刘墉最后的谥号是“文清”,说明他是个清官,而不像他父亲刘统勋“谥号文正”。

   这次再看,不仅对刘墉有了新的认识,对另外两位主角也有新的发现。

以前觉得这部戏里的乾隆好像一直被刘墉和和珅的矛盾牵着走,现在觉得乾隆完全是矛盾的制造者和利用着。就像《铁齿铜牙纪晓岚》里乾隆说的那样“ 臣子不斗,朕那来的安生日子。”正说明了权力的制衡。

   而王刚的“和珅专业户”的称呼也是从这部戏才开始叫响的。不过这部戏里的和申完完全全是脸谱化的形象,之后王塑造的就是多侧面多层次的有血有肉的“天下第一贪”了。总说和身珅贪,其实,根子还在乾隆,是乾隆为了自己的享乐,才纵贪护贪的。乾隆也杀贪官,而不杀更贪的和珅,典型的人治。

   所以现在都讲究完善制度,就是从规章上防止多米诺的第一块倒掉,以免积重难返,无力回天。又想起了朱元璋发明了从一到十的大写方法,就是一种有效的防范措施。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比封建帝王更有智慧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