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師都不可信?

标签:
杂谈创业企管 |
分类: 创业解毒 |
http://s8/middle/4ae809f7ga145d629bbc7&690学创业,当然是从大师身上学习。于是,很多创业书籍都会引用大量大师的语录和个案。不过,大师是否真的这样说过,这样做过,读者一般都不会花时间去核实求证。换言之,你有胆量写,读者就会相信。苹果教主乔布斯(Steve Jobs)就是经常被创业和企管专家引用的大师,老徐就读过如下的一则:
据说,有一天,乔布斯来到一家餐馆用膳,侍应认出了这位大人物,索取签名之余,还请教这位百年一遇的商业奇才有关创业之道。大师没立即给与答案,反问侍应:「你的热情(Passion)在那一方面?」侍应想得头也胀痛都想不出一个答案来。大师再开金口:「你还是继续当侍应吧!直到你想到你的热情所在,才再来问我吧!」
个人经验推出有毒迷思
这个故事被企管和创业专家引用来说明「热情所在」对创业是何等重要。由于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乔布斯,道理又是如此的理所当然,于是大家都倾向不问究竟的照单全收。乔布斯真的这样说过吗?我没机会问过他。但即使他真的这样说过也毫不出奇,因为乔布斯是一个热情得可以把任何生物或死物熔化的人,他以个人经验去跟你谈创业,「热情」自然是重点所在了,但若以个人经验去尝试推演出一些广泛应用的「真理」来,结果就很容易推演出「有毒迷思」来。
大师劝勉对常人通常行不通
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皱起眉头说:「乔布斯谈创业也会出错?老徐你也未免太过嚣张了吧!」在未详细谈论乔布斯这项主张的问题所在之前,我要先在此破解另一迷思,就是「大师无误论」,实情是大师的说话对常人来说通常都是充满谬误的!哈哈!我又看到你充满疑窦的表情了。
大师常犯的一个毛病是「陈义过高」,他们把一己的经验化为大众依从的生活或工作法则,但实情是「常人」难于跟从。大家要记得,他们是得天独厚的大师啊!是人中之龙啊!大师做得到不代表我们也行,事实刚好相反,大师的创意力、毅力、韧力、思考力、洞察力、甚至是捱饿的能力都比「常人」高,你要学效他们吗?只怕你会中途而废并草率地宣布创业不是我那杯茶。
真理不在「超人」在「常人」
你看到了吧!我把「常人」两字括起来,就是要你留意这两个寻常的字。根据没有科学根据的统计,换言之是一种笼统概念,从个人能力和际遇来说,全世界人口分布如下,五巴仙是超人(above average),八十巴仙是常人(average)和十五巴仙是处于不利状态的「均下人」(below average)。这个概念非常重要,能广泛引申的「真理」既不在五巴仙的超人领域,也不在十五巴仙的「均下人」领域,而是在八十巴仙的常人领域。我自问是那八十巴仙的一份子,故此我会用常人的角度来思考和探索事情。所以,我劝你还是别管乔布斯,不如听听老徐对创业怎么说更为实际!否则你很容易像前述的侍应般,意志变得消沉,并自我界定为不可能创业的人。顺带一提,我一向不鼓励大众向大师取经,大师的传记就当小说来读过瘾一下也无妨。
好了!现在说回乔布斯的「热情论」的毒性在那里。有关创业者必须弄清楚「热情所在」作为创业的前题,换言之,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最好就别轻举妄动。于是,我据此想到一种情境,前述的侍应想创业想了半生,仍然没有行动,就是因为他解不开乔布斯出的谜题,直至他进入棺材之前,他遥远地向乔布斯举起中指。
「热情」不是必要的创业条件
我常想,究竟尘世间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热情所在呢?你不妨做一个小实验,问一问身边十个人,看有多少人有本事给你答案?我猜当中有些人就连理解你的问题也成问题呢!常人中大部分人都不太了解自己,更遑论知道自己的「热情所在」了!就算最后给弄清楚了,也很可能已进入回头太难的中年了。
我要说的是,那些能知道自己「热情所在」的人,并用于创业上,在过程中,当然会更开心更积极,因而不会那么容易中途放弃,故此成功机会因而大增。换言之,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不是创业的必要条件,而是有助你获得成功的有利因素。不过,容许我还是要对这种说法提出另一异议,能知道自己「热情所在」的人就是当「打工仔」也容易获得成功呀!所以这条件根本就是与创业没有必要的关连。
去直接问问老板们
难道我是在反对人们去寻找自己的「热情所在」吗?不是不是,当然不是了!这确实是能令你获得「大成功」的重要因素,若然你寻到了,恭喜你,因为你离成功不远了,与「大成功」亦有了约会。但若你花了好一段日子仍搞不清自己的「热情所在」,没关系的,很多人都是跟你一样的。事实上,我敢跟你开一个赌盘,你随便去问十个老板,他们的生意是否就是建基在他们的热情所在,若你能获得三个老板答Yes的,就算你赢吧!我老徐这个名字自此就倒转来写!老实告诉你,我从事的业务就不是我的「热情所在」,更确实的说,我是发梦也没想过会做这样的一盘有关「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ystem)的生意,一切都只是出于一场「误会」!有点儿好奇了吧!有机会再跟你谈一下我的创业故事吧!我甚至可以说我从事的那一盘生意是在我弱项所在之处,故此,我必须要加倍努力,将勤补拙,重新学习,克服工作上的厌恶感,今天也总算在所属的产业做出一点成绩,但直至今天,我仍不能勉强自己说我在从事「热情所在」的事业,充其量「厌恶感」随着业务问题逐一获得解决而减少。
好了!谈到这里,我一次过解决了两个问题:为何大师的经验之谈都不可信,并顺道一并为「创业必须从事热情所在的生意」这个迷思解毒。
下一篇预告:创业解毒:没资金就别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