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原创#关于公司上市的那些事(三)

标签:
股票 |
报名请猛戳文末二维码,如有问题请咨询:18646550653 杜先生
上市本来已顺利,不料当头一晴劈
塞翁失马非福祸,失之东瑜有桑榆
对于大部分企业家来说,上市那就是时不我待的事情,必须是越快越好,且是不论进程有多快都会觉得慢。对于所有的企业家来说,上市那是不得有失的事情,如果上市失败不仅损失了上市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损失了面子,很多人往往都不能坦然接受。不过事情总是那么玄妙,上帝有时候也相当公平,否极泰来有时候也并非就只是梦幻。当我们知道资本市场确实有这样的故事在发生的时候,或许在面对失败和不顺的时候,会更加淡定和从容一些。
——题记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回事,总是书里看过听别人说过,孙总怎么也没有想到还真能落到自己的脑袋上。
孙总现在想来,都觉得像是做梦似的,轻飘飘的至今没落地,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
【上市坎坷 一波三折】
孙总的企业第一次动了上市的念头早在2002年,就是那个至今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的大熊市阶段。
2002年的深交所因为没有企业可上市而难受,而同命相连一起难受的还有现在看来因为深交所发展壮大而如鱼得水的中小企业。显然,企业要比交易所更加难受。
要想在国内从13亿人民的口袋中找点银子发展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中小企业要上市融资怎么办,只能走出去远离中国内地。只要不是境内,哪里都行,香港、美国、新加坡,再或者韩国、日本、马来西亚……
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C公司聘请了一波又一波的中介机构。境外的中介机构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除了每天都要吵着要住五星级酒店和抱怨空气质量太差之外,更关键的是,一番简单的尽职调查下来C公司发现自己除了浑身的毛病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优势和亮点,简直就是烂泥糊不上墙。
中介机构很有职业素养,倒没有说什么打击别人自信心的话,调查报告写得也是极尽婉约,不过孙总还是对自己没有什么信心了。此外,企业当时也的确是刚做出些眉目,并不敢贸然折腾,更不敢放到外国人手里去折腾。于是,孙总就选择了等待。
这一等,就是五年。
等,当然,也不是白等。经过这五年,中国的资本市场从低迷中迅速找回了前进的正能量,尤其是2004年推出的中小板,更是让中小企业找到了温暖的组织和避风的港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很多准备走出去的企业选择了回归。
经过这五年,C公司的经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符合中小板上市的标准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孙总都还记得,企业最疯狂的时候,一个月的净利润就是一千多万元啊,弄得自己都有点腮红脸热,就觉得是在抢钱似的。
2006年,孙总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上市的进程。这一次,孙总的步子迈得掷地有声,同时加上境内中介机构无微不至的如保姆般的金牌服务,那信心是没的说。
券商拍着胸脯说:要是这次上市还不成功,连老天爷都说不过去。
结果呢,老天爷就跟你作对,你能怎么着?本来是堪称完美的事情搞砸了。搞砸的原因有很多,有一点却是玄妙的很,这也是给孙总好好地上了一课。
这件事情还是要从很久以前说起了……
【股权转让 祸从口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孙总与很多混迹在中关村的人一样,和几个刚刚毕业的同学夹着个电脑包就开始了创业的生涯。
创业注定艰辛。公司刚开始的时候的确很艰难,不过在这帮清华计算机系高材生的鼓捣下慢慢有了起色。
知识就是力量!
公司发展越来越好,人手也就越来越不够,可是招人又没有资金给人家一个有竞争力的薪酬。怎么办,孙总几个人一商量干脆给股权得了。
你来我的公司我们几个大股东就转让一部分股权给你,价格会很便宜就相当于白送,但是如果你工作期限没有达到公司要求就离开的话,就必须将你获得的股份再以相同的价格还给我。
拿股权发工资,这在孙总看来是当时一个比较完美的方案。高科技行业从来都是一个人才流动比较频繁的行业,尤其是高端人才,有的人可能会对你的公司高度认同,从而把公司的股份当作金元宝好好保存,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公司没有什么前途从而股份也就不值什么钱,会选择离开公司股份还给你就是了。
就是在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情,看起来有些好笑,可是当事人肯定笑不出来。
孙总当初制定的方案股权转让价格一般情况下就是一块钱一股,不管是授予别人还是回购。每次股权转让公司都会准备好股权转让协议到工商局备案,可是在2004年前后的一段时期,工商局不认可企业自己拟定的股权转让协议,必须用工商局自己的模板。
既然你们是专业的,那就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关键的问题是,工商局的股权转让协议的模板根本就没有股权转让价格这一项,企业也只能在股权转让方面没有约定价格。
专业,有时候也靠不住。
后来,工商局不知道是勇于创新还是敢于改错,反正最后模板还是换成了新的,这个问题也就不存在了。C公司在上市的时候这个问题还是被券商拿出来重点做了准备,毕竟是历史造成的问题,过去也就过去了。
历史的问题历史办,最靠谱。
在C公司将材料上报之后,突然行业内的一家媒体要采访孙总。孙总想采访就采访吧,正好为我的上市工作宣传宣传造造势。结果就是这样的一次采访,为王总的第一次境内上市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在记者的采访中就提到了C公司频繁的股权转让问题,并且有才的记者还帮孙总起了一个国外很先进国内没听过的新名词:动态股权管理。
孙总一听,这个是什么鬼东西,我既没做过也没有听说过。孙总又一想,这玩意很新鲜,既然是先进的东西,你要写就写吧,这么写一下说明我的企业管理理念是先进的,是世界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的。
就这样,经过媒体的宣传,孙总设计出世界先进的动态股权管理模型的消息就广为流传了。
【上会折戟 转板成功】
C公司的上市审核如期举行,孙总早就把这次采访忘得一干二净。可是,有一个人却在替他想着。
那就是某位审核人员。审核人员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网络搜索看到了曾经的那篇记者的采访稿,他对那个东西也是非常的好奇,希望能有机会得到企业方面的确认。
审核人员突然抛出的这个问题让孙总有些始料未及,他甚至一时都没有想起来审核人员为什么突然之间要问自己这样奇怪的一个问题。于是,孙总很干脆的回答他:扯淡,我们公司根本就不存在这件事情。
既然你对自己设计的股权管理制度都心里没底,那么C公司的股权结构在未来或许就会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这个稀里糊涂的模型就这样轻易地把孙总的上市美梦给扼杀了。这肯定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但是或许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爽,相当不爽!孙总觉得这次上市失利有些冤,骂娘、拍桌子那是必须的,最后连保荐机构一起换了。别着急,这件事情只能算是一个小插曲,远远不是孙总在资本市场所经历传奇的全部。
就在孙总郁闷的那段时间里,2008年下半年创业板即将推出的消息开始闹得沸沸扬扬,而这一次监管层终于没有再任性地食言。
2009年4月1日,就在愚人节这天,创业板首发暂行办法颁布,而之后一系列的配套制度马不停蹄地接踵而至。
谢天谢地,创业板,你终于来了。
孙总一看,别再郁闷了,中小板不让上咱去创业板吧。2009年7月26日这天,装着C公司申报材料的箱子自然是当仁不让的成为摆到新设立的创业板发行监管部综合处的第一批。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已远去,福将即。
就在C公司上市失败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之后,孙总的企业成为第一批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孙总也成为中关村的风云人物、中国的亿万富豪之一。
孙总一个人的时候,有时候还会得了便宜又卖乖地回想一下,如果第一次自己成功登陆了中小板,那么凭自己这家公司的实力顶多也就是放在人堆里都找不到的小盘股。而现在可大大不同了,搭上这创业板的东风,我现在不仅是风光那么简单了,中国资本市场无不为我侧目,历史都有我的一席之地。
现在很多人遇见孙总都会给他开玩笑地说,你应该好好感谢第一次的审核人员,要不是他们痛下杀手把你给毙了,哪有你的今天啊。王总对于这样的观点从来都是笑呵呵接受,但是第一次上市的时候那件有些荒唐的事情,也让他难以轻易忘却。
点击http://x.eqxiu.com/s/2pqQHFSN,即可了解培训详情,同时欢迎培训场地提供、信息发布、联合冠名等商务合作,请联系:18646550653 杜先生
猛戳二维码链接小兵微店
现在参与培训即可获赠价值99元的投行小兵亲笔签名新书《新三板挂牌解决之道》,已购书的读者可在培训时获得书款返还,机会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