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聊城,或许你脑海中会出现一个贫穷落后的鲁西南小城市的概念,这也是我十几年前最初对聊城的臆断。但近年来,随着“北方水城”
“中国北方的威尼斯”等美誉的广为人知,历史文化名城聊城已引起众多旅游爱好者的关注。五一黄金周悠闲的假期,我也终于得以走进聊城漫游,也终于得以领略了这个神速崛起的旅游新贵的芳容。

说到聊城,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应该就是聊城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山陕会馆了。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西岸,有一处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远看琼楼玉宇,璀璨多姿;近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这就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聊城山陕会馆。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陕西的商人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兴建的,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9.2万多两。
当年,聊城作为运河岸边中国九大闻名的九大商埠之一,聚集了众多各地背井离乡的商人来此创业,常年的思乡恋亲之情使他们萌生出一个迫切的愿望,就是要建一处,“悦亲戚之情话,慰良朋之契阔”的场所,于是,聊城相继出现了江西会馆、苏州会馆、山陕会馆等20多家会馆。山西商人在聊城的资本最雄厚,加上陕西商人,有1000多人,所以山陕会馆气魄最大,占的地方也最显著,它位于双街至龙湾能停靠船只最多的地方,是聊城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惟一会馆。

山陕会馆的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装饰华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整组建筑布局严谨,密而有秩,各单体建筑间高低错落,层次丰富,尤以砖、石、木雕和油漆彩绘建筑装饰最为丰富华丽,充满了山西地方建筑风格与情趣。在全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面积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罕见。
会馆面临运河故道,坐西朝东,平面长方形,东西长77米,南北宽34米,占地3310平方米。三进院落,由门楼、戏楼、正殿和春秋阁构成了建筑的中轴线。现存门楼、戏楼、钟鼓楼、左右夹楼、正殿、南北殿、南北看楼、碑亭和春秋阁等建筑百余间。门楼作四柱三间牌楼形式,用砖、石、木雕装饰,尤以砖雕见长。戏楼砖石砌筑基座,南、西、北三面凸出,梁架复杂,楼顶10个翼角翚然翘起,造型独特。楼内尚存民国年间地方传统剧目120余条和其他珍贵题记。正殿由南、北、中3殿组成,面宽九间。传统殿堂抬梁式结构。前后檐下桁、枋、柱和台阶等部位均精雕民间传说故事和禽兽花鸟文字图像。春秋阁三间两层,前廊檐下施有富丽的木雕装饰。
或许,再华丽的辞藻也难以描述山陕会馆的美来,那么下面,就让跟随我的镜头一起漫游山陕会馆吧!

会馆的木雕堪称世界透雕一绝,雕梁画栋的奢华味道铺面而来!

砖雕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无论是浮雕抑或是立体雕,会馆的石雕艺术都让人叹为观止!

山门中门的凤凰图案浮雕石头门框,表达了歌舞升平的美好愿望!

祥云与蝙蝠自由组合的图案是山门边门门框石雕的样式

往昔辉煌的会馆,如今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振翅欲飞的屋檐,还在述说着会馆昔日的浮华与梦想!

进入山门后,就到了戏楼的入口了。

戏楼的入口上方,那精美的雕饰,闪耀的是几百年来的光芒!

戏楼的屋角,任意的角度都是一副精美的图画。

昂扬的龙头,张扬着商人顽强的意志!

斑驳的戏楼的墙面犹如商人们征战的地图

清晨的钟声从这里钟楼响起

暮鼓的安详来自鼓楼的上空

钟楼天花设计精美有趣

走进会馆山门,便见华美的戏楼,戏楼门上大书“岑楼凝霞”,其意为戏楼虽小,但高可与彩霞相接,内饰华丽,好似彩霞一般。门两边各有一幅线雕石版画,左为松鹤,右为梅鹿。戏楼正面雕梁画柱,各种彩绘浓墨重彩。楼顶造型奇特,白色葫芦顶,外檐向四隅伸出十个翼角,如凤凰争飞,似孔雀斗艳,充分显示了古建筑的艺术匠心。

“如凤凰争飞,似孔雀斗艳。”古典的浪漫与奔放犹如京剧唱腔的遒劲,余音不绝。

透雕的层次丰富,从这里可见一斑。

戏台天花为图案一致的仙鹤

精美的舞台上,曾经上演过多少感人至深的戏剧呢?!山陕会馆的戏台是最热闹的戏台,大大小小的戏班都来这里演出,每年春节、端午、中秋三节更要演戏娱神,让老百姓免费观看。

戏楼前的天井内古树参天,蓊郁成荫,庄严肃穆。正前方就是供奉关公的正殿了。

碑林凝固的历史的脚步

山陕会馆从始建到竣工,历时66年,耗银60465两6钱9分。在会馆过墙边有19块碑碣,这些碑碣不仅记载了会馆置地、建设、重修所用的银两开支数目,而且在八块石碑的背面不厌其烦地刻上各商号的捐银数目,这些碑石连成一片就是当时的“财务公开栏”。

走过窄窄的巷道,别有另一洞天!

会馆内最里面的建筑是春秋阁,也是会馆最大的建筑单体,也是当时商人们议事聊天的重要场所。

春秋阁精美绝伦的木雕装饰,为山陕会馆的奢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