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2014-09-09 05:45:36)
标签:

岳麓书院

书院

御书

赫曦台

湖南

分类: 老冯行行摄摄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向来享有“千年学府”的美誉。夏末秋初的一天,终于走进这个心驰神往的文化圣地!

书院位于5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为中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宋代,各地讲学之风蔚然兴起,当时全国拥有四大书院,即:湖南的岳麓书院、河南的嵩阳书院、应天书院、江西的白鹿洞(庐山)书院。缘于年代久远,历史沧桑,后三个书院早已湮没,鲜为人知,而岳麓书院从宋开宝九年起,至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更名为高等学堂,中间虽然屋舍毁建相仍,但办学却一直延续下来。到现在,已经超过10个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千年学府。比起世界著名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岳麓书院的创建时间和持久办学都是名列前茅。

千余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几度兴衰变迁,直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南宋理学家朱熹等曾在此讲学,据说,鼎盛时期从学有千人之众。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史、湖湘文化史、中国礼制史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书院所在的岳麓山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在有书院之前就已经有许多文化活动的历史记载。之后书院的建立,无疑更增加了这座名山的文化底蕴,进而让山名扬天下。岳麓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即岳麓山的顶峰——云麓峰)。山上古迹甚多,名胜引人;山下、湘江之畔的岳麓书院巍然挺立,饮誉干秋。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书院的第一道门也叫头门,门上悬挂“千年学府”的牌匾,大门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首先让人感受到了博大的文化内涵。站在这圣洁的大门下,我似乎感受到了强大的动力与肩头的压力。

跨进头门,一座有着典雅朴实风格、表达士文化的精神的书院建筑群便逐渐在眼前展开。书院和大自然完美和,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浮华。历经七毁七建,现在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要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分区。书院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岳麓书院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中门,因江岸建有石坊,名为黉门。现存大门系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采用南方将军门式结构,建于十二级台阶之上,五间硬山,出三山屏墙,前立方形柱一对,白墙青瓦,置琉璃沟头滴水及空花屋脊,枋梁绘游龙戏太极,间杂卷草云纹,整体风格威仪大方。门额岳麓书院宋真宗字迹,因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以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又闻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特别召见周式,拜为国子监主簿,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仍请归院,皇帝就亲赐岳麓书院 御匾悬挂于大门正上方,并赐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泰伯》,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纵观岳麓书院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北宋,山长周式便教授数百人。南宋理学家张轼出任山长后,岳麓书院成为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培养出了一批岳麓巨子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来岳麓书院与张轼会讲,历时两月,史称朱张会讲。这次会讲吸引了大批士子纷纷返归前来听讲,方其盛也,学徒千余人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明清至民国初期是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鼎盛时期,一批批日后将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从这里走向社会,余秋雨对此评价说:你看整整一个清代,那些需要费脑子的事情,不就被这个山间庭院吞吐得差不多了?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始改建为二门。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考。原为清同治七年(1868)所置,抗日战争期间被炸毁。现匾为1984年复制,集清代著名湘籍书法家何绍基字而成。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人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二门背面有“潇湘槐市匾。“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人、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太学槐市之盛。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的讲堂,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自北宋开宝九年(976)岳麓书院创建时,即有讲堂五间。南宋乾道三年(1167),著名理学家张栻、朱熹曾在此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讲堂厅上,原悬金字木匾,大书道南正脉,为清乾隆时所颁发。站在这庄严的讲堂里,陡然升起一股敬意来。

讲堂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原额被毁,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二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此额为物。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讲堂里的楹联和典故实在是太高深,对于刚走进书院的我来说,还一时难以完全理解。从讲堂出来顺左侧前行,出得门来,便看到这套清水墙灰瓦的古建筑,也让眼睛和脑袋休息一下吧!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素朴与华贵,岳麓书院就是这么淡定地表达着中国古典文化的韵味!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金色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给这座古朴的书院平添了一丝庄严与华丽的色彩!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回望这套古建筑,远处叠加的金色屋顶的古建筑,应该就是祭祀孔子的文庙了吧?因为没亲自走进文庙,不知道里面还有什么精彩与美妙。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继续前行,一颗有着819年树龄的樟树,就那么巍峨地耸立在眼前。因樟树长得倾斜,怕它倒下,便在旁边加了两根水泥柱支撑,巧妙的是这两根水泥柱上爬满了青藤,让人还以为是三棵树拥抱呢!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有819年树龄的樟树与这座素朴的中式房屋,就那么和谐共处在这世外桃源般的世界里!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看过古樟树,从后门里往回走,一路上的美景仍是美不胜收。这梯廊便让我回味无穷。之前大多是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精致场景,如今成为眼前一个真实的梦境。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是树木的葱茏美化了建筑,还是建筑的格调升华了山林?!不管怎样,它们和谐与共的姿态,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静谧与平和。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构造精巧的古典建筑,让书院成了研究古建筑的绝好课堂!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中国古代文人向来喜欢用竹子来比喻自己的高洁,这片竹林掩映下的房屋,当年培养出了多少君子呢?!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一路游来,随处可见的流水与草木,都那么诗情画意!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办学千年,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碑刻,这是专为展示这些碑刻而建的碑廊。碑廊中即嵌立历代遗碑13方及新制的岳麓书院文献史料碑刻27方。在这些碑刻中,朱熹手书的道中庸极高明等碑,是书院的重要遗存。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特别喜欢这昂扬的屋角设计,宛若京剧里那悠扬婉转的余韵,让人回味无穷!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御书楼是书院的藏书楼,也是书院里最重要的建筑之一。藏书楼是体现我国古代书院讲、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之一的藏书功能的主要场所,岳麓书院创建始即在讲堂后建有书楼,宋真宗皇帝赐书后更名御书阁,元明亦称尊经阁,位置有所变动,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建御书楼于今址。清代中期,岳麓书院御书楼已发展成为我国民间一座较大型的图书馆,藏书14130卷。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古籍图书馆供书院教研人员使用,藏书数量已逾五万册,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续解四库全书》等均有珍藏。“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是悬于御书楼的楹联,道出了御书楼的藏书之全之广。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波光、绿树、亭子,再加上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可以想见当年的师生读书环境之优雅程度。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如果说书院的传奇历史让我敬慕有加,那么这些精彩纷呈的古建筑设计细节,则让我上了生动的一堂关于中式古典建筑的大课!和那些伪古建筑不同,岳麓书院建筑的古典可真是货真价实的呀。虽然,她也有现代修葺的成分,但因完全根据史料恢复原状的结果,让我们今天得以看到如此完好的古典建筑。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如果说御书楼给人更多的是肃穆与庄严感受,那么接下来的诸如园林等又给人带来了更多关于轻松与愉悦。书院的园林部分,是供当年的师生课余休息放松使用的,现在也让我们一起走进幽静的书院园林院落,感受一下书院园林的风雅吧!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陈旧的木屋檐,在吟唱着那首千年的歌谣,那歌谣唱出了多少旷世英才的辉煌人生?!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在这天然氧吧里看书学习,应该不会瞌睡吧?!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幽静的园林里,曾上演了多少励志传奇?!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园林”内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繁多,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也很常见。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书院古老建筑院落里,常常可见这些生机勃勃的树木,它们让这些穿越千年的建筑,有了新生命的颜色!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这是历代山长办公的处所,也是书院的灵魂所在。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穿越时空,我们似乎又听到了当年那些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初秋时分,已是落叶开始的季节了!那些翩然的落叶,似乎在述说着那些过往的历史!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书院的建筑不仅仅有关乎学习的讲堂等,也有赫曦台这样的娱乐设施,这是一般书院里难得见到的戏台。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张栻观日于岳麓山顶,曾筑赫曦台,朱熹题额。明待王守仁有振衣直上赫曦台诗句。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山长罗典建前亭于院前,又改名前台。道光元年(1821),为存故迹,山长欧阳厚均改前台名为赫曦台。在台的左右内壁上有丈余高的寿二字,台的顶部雕饰有八卦图、蝙蝠、寿字图案。台上悬挂的“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楹联又彰显了这个与常规戏台不同的深厚文化气息。刚进书院是下午3点左右,也正是游人如织的时候,所以没法拍出一张纯建筑照片。为了拍出一张赫曦台全景的照片,我几乎磨蹭到所有游人都走光后接近傍晚的时候,甚至管理人员都来赶我了。没想到,在夕阳的映照下,赫曦台竟然给了我如此凝重而又充满历史感的一个印象。明明是空旷无人的赫曦台,似乎正在上演千年的书院变迁历史大戏,耳边也分明听到,千年来的弦歌,仍在回响!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流连在有着千年文化精髓的书院,这美丽的时光是在走得太快,走马观花的一个下午,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味,太阳便已落山。出得门来,又来到前一天晚上曾到过的这个大门下。还是刚进书院不久,听一个导游介绍说书院祭祀孔子的文庙在左侧,想必就从这个大门进去吧?记得前一天晚上拍这张照片时,看大门上“德配天地”石匾,还疑惑这是什么地方呢?因为天色已晚,所以几乎没有游人打扰了,因此可以拍下这张“独立”的照片!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吹香亭的楹联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让这个常见的景观有了书卷气息。这也是前一天晚上拍的,就以这张吹香亭遗世独立的照片,结束我这次岳麓书院的游记吧。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一个关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