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与爱同行——电视电影《极限救援》观后感
(2008-11-24 16:26:28)
标签:
极限救援数字电影电视电影刘武哈尔滨冯克军娱乐 |
分类: 影视艺术评论 |
一直不太喜欢数字电影,总感觉数字电影即没有电影的磅礴气势,也没有电视连续剧的篇幅宽泛。但周六,一部数字电影,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对数字电影的偏见。一切都因这部“小”电影,给了我一次不小的感动。
这部电视电影是中央6台电影频道于本月22日晚黄金时间播出的《极限救援》。
这段时间,因没有哪部电视剧能牢牢吸引住我的眼球,所以,看电视的时候,也就是随意转换频道,好看的话就多看两眼。
作为超级影迷,虽然看的是电视,但还是热衷于电视上的电影。每次看电视的时候,都是先看看电影频道有没有好的电影,再决定是否看其它频道。
那天,打开电影频道,看到刚开演的电影名字是《极限救援》。单从片名看,还以为是一部模仿好莱坞灾难片的一部娱乐片呢?影片开头的场景是东北,从出场的几个主人公的情况看,好像是一部描写雪灾的片子。反正其它频道也没什么精彩的节目,就看看这部雪灾片吧,当时简单的动机,却让我在之后的一个半小时里,看到了一部动人心弦的好片子。
《极限救援》从表面看,讲的是一个营救濒临生命危险的小孩的故事,但透过这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我们却体会了一次心灵的拯救。在全力营救孩子的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都得到了一次人生价值的升华。与其说是这些热心人帮孩子征服了死神,还不如说,在意外的灾难面前,每个平凡的人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伟大”的闪耀。
平凡的出租车司机刘武,凡事都不顺心。影片开始,他就遭遇了让人划伤车的倒霉事。倒霉事并没有因此打住,接下来一系列的倒霉事接踵而至:先是拉孕妇去医院生孩子,结果因车开的飞快,受到了交警的处罚;女朋友又下了最后通牒,让没房没车的刘武一筹莫展;最让他倒霉的则是懵懂地拉上了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个有生命危险的孩子,故事从这里开始进入主题。生活在安达的孩子吃鸡不慎,结果将鸡骨头卡到喉咙里了。当地医院因没有先进的设备,难以取出卡在孩子喉咙里的骨头,必须转院去哈尔滨的儿童医院。危急中,孩子的父母赶紧抱着孩子打车赶往哈尔滨。时间本来就紧急,可不熟悉去哈尔滨路线刘武,又给紧急涂上了一层更为紧急的色彩。尽管因早上种种不顺正郁闷的刘武,不想拉他们,但夫妻的哀求,让热心肠的刘武,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这单活。不熟悉路的刘武想到了哈市的交通广播,匆忙中忘记带手机的夫妻,用刘武的手机终于联系上了交通广播的节目主持人。然而危机远没结束,此后诸如手机没电、走错路、堵车、撞车、交通高峰等一系列接踵而至的意外,一步一步地把危机不断升级。可以看出,编导首先赋予了影片一个好看的外壳,提升了影片的可看性。
如果说,影片仅仅止于这些惊险片的模式,还是难以打动人心的,难得的是编导在惊险刺激的外壳下,动用了众多看似麻木的心灵,作了一次爱的呼唤,最终使影片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影片的另一条主线,就是围绕着“925”哈尔滨交通之声节目展开的故事。虽然,这条线看起来远不如“出租车”分量大,但作为发起对孩子救援的源头,其主线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是,在节目组成员出场的时候,中年男主播一句“中年危机”,表达了当今人们心灵的空虚与浮躁。谁都希望活得有意义和价值,但就如男主播所言,日复一日的无聊,能不让人的心灵麻木吗?是生命垂危的孩子,给了这些麻木的心灵一次救赎的机会,是爱让人们的心走到一起,对生命的尊重,让出租车司机、电台节目主持人、医生以及广大的市民的心凝聚在一起:为了孩子的生命,一路都是绿灯!在挽救孩子的生命的过程中,每个人、每个部门的努力,都传递出来了爱的信息:孩子的生命仿佛就是接力棒,爱最终挽救了孩子的生命,也回馈了赠与爱的人内心的满足!
影片有很多感人的画面,比如,当看着所有的车为救小孩的子在让路的时刻,所有人在伸出车窗在为之鼓掌的时候,谁能不为之动容?还有,当车到医院门口时,孩子已经没有了呼吸,看着孩子的母亲在大声哭叫,看着司机在自我打自我责怪,看着节目组的人在祈求上苍给予孩子以幸运,一幕幕动人的画面,都给了善感的心灵一次次释放的机会。
当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司机刘武从“高尚”回到平凡的时候,无论是交警的“通融”还是女朋友的理解,都给神经一直绷得很紧的观众带来一个个舒缓的笑容。想起那首多年前的流行歌曲《爱的奉献》,是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丽的花园!如果说《爱的奉献》表达是献出爱心对世界的贡献,那么《极限救援》进一步说明了,献出爱,获得回报的不仅是被爱的人,献爱的人也会在奉献中获得心灵的充实!
为他人也为自己,让爱与我们的心同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