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彩画"和"与我的工笔重彩画情结

(2006-11-10 14:39:31)
标签:

画家

感悟

作品

分类: 原创文学美术
    我一直以来喜欢中国工笔重彩画.在1986到1987年的时候,曾经到天津工艺雕刻厂的设计室学习了一年多的设计.其实,雕刻厂的设计室的设计工作性质基本上就是画工笔,包括花鸟和人物等.我主要跟从张燕老师学习,其他的还有颜平等老师.他们当时可都是在天津工艺美术界有一定影响的设计师,特别是张燕的工笔工夫很了得.在他们的教授下,我对工笔画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在1980年前后,十几岁的我就画过点工笔和工兼写的画.80年我最欣赏的工笔画家是王叔珲,她的<杨门女将>连环画是我珍藏至今的"小人书"之一,而她当年画的年画<红楼梦>那淡灰色的调子至今想来还那么雅致.但80年的时候,我不十分喜欢工笔画,感觉它缺少大气和潇洒,那时候,我更喜欢的是西方油画.
    到1986年毕业分配到东北的一家工艺美术厂的时候,因为工作的需要,我被安排到设计岗位上,这就有了到天津工艺雕刻厂学习的机会.此前,仅仅念了三年中专的我,感觉自己的美术基本功还很欠缺,对于油画很难以驾驭.其实,也就是到了一个在专业的道路上彷徨的阶段.通过到天津工艺雕刻厂学习后,我发现其实工笔画也很有韵味,所以就很塌实地学习了一年的工笔.当时老师对我还是很严格的,每天要求我练习线条等硬工夫.一年后,我的线描工夫突飞猛进.可惜学习结束了.
    学习结束回到自己的单位从事设计工作后,我搞了大量的工艺漆器的设计工作,包括外型和表面图案的设计,也得到了领导和社会的许多好评.但大量的实际工作也冲淡了我搞真正的工笔画的精力,尽管有很多白描的花鸟和人物底稿,但我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把它们变成工笔画.这些底稿成为我一直的美术创作的梦想之源.十几年来,它满跟随我从东北来到了山东.
    自1992年来到山东以后,我因为从事的的是室内设计工作,且因为工作比较繁忙,所以那些底稿仍静静地躺在原地.十多年的荒废,我已经没有勇气再拾画笔了.
    2003年,因为一件偶然的机会,从新燃起了我再续画缘的热情.
    那年,十岁的女儿从她业余的美术班里拿回了一张自己的画.我立刻被这画感动了.不是因为女儿画得好,而是因为我发现了一种以前没有注意和深入了解的画法.这是当今在西方享有盛誉的大画家丁召光独创的一种画法,就是在宣纸上,用水墨结合重彩再加入特殊肌理效果绘制的画.我马上到女儿的画室和她的美术老师邓颖进一步了解这种画法的更多的问题.通过交谈,我进一步了解了该画法的一些特点和称谓.比如还有人叫它装饰画等.
我喜欢这种画法,是因为它强烈的装饰效果和夸张的变形手法以及较大的自由创作空间.我结合自己从事设计工作多年所带来的综合艺术修养和自己美术基本功不是和扎实等原因,认为这一画法可能比较适合自己下一步美术创作的路子.
    有了这一认识,我马上着手进行了尝试.我想先作一个小品看看吧.这样,就想到了创作这幅"和".我把民间的一些比较浓烈的色彩和比较空灵的意境结合起来,力求作到雅俗共赏.在画面构图上,采用正方型的画面,画面的正中间是一个日本侍女吹萧的形象,在她优美的旋律的感召下,仙鹤为她伴舞,在月光融融的天宇下,她那舒展飘飞的飘带与那袅袅的云雾融合在一起.这是人们渴求的大自然和人和谐共处的世界------
    这幅画完成后,我对工笔画特别是现代重彩工笔画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的工作不是很忙,我想在以后抽点时间再搞点这方面的尝试,那样,跟我浪迹天涯的那些十几年前的工笔画底稿就不会浪费了.
 
 
重彩画"和"与我的工笔重彩画情结
 
现代工笔重彩画--------"和"(局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