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王氏村庄集略
(2009-07-16 14:03:40)
标签:
王姓今名宋姓于姓李姓海阳县杂谈 |
分类: 百家姓 |
原夏村镇
夏村(4村) 明洪武年间,夏、宫、安姓居此立村(明末先后迁走),以夏姓命名夏村。永乐年间,王姓由莱阳县岘子湾迁入。明末,宋姓由北江村迁入。清末,黄、于、张、林、王等姓相继迁入。1942年,划东、西、南、北、中5个里。1944年8月,改建为东、西、南、北、中5个行政村。1963年10月,中村与东村合并,建夏东、夏南、夏西、夏北4个行政村。至1995年(下同),夏东828户,夏南881户,夏西470户,夏北928户。
海阳所镇
所后王家庄 明永乐年间,王姓由小云南从军靖海卫,明末迁此建村王家庄,后郭、辛等姓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58户
白沙滩镇
念头 明永乐末年,鞠姓由海阳所迁此建村鞠家庄。嘉靖年间,王世兴、王世连由文登县迁此。明末鞠姓迁走,更名念头(村名来历无考)。清顺治年间,李姓由莱阳县迁入。乾隆年间,单姓由大单家迁入。现320户。
祉家庄 明永乐年间,王姓由云南从军海阳所,后入籍落居此地。于姓由文登县泊子庄迁此定居。时有造纸作坊,故称纸家庄,后演作今名。现57户
蔡家 元末,蔡弥由云南迁此立村。明中期,王姓由云南迁入。清初,单姓由大单家迁入。现87户。
翁家埠 金前,翁姓居海边立村,故名。明初,焉姓由海阳所来居(后迁焉家)。明万历年间,王姓由小云南来居,后于姓迁入。清乾隆二十一年,单姓由大陶家迁入。清末,刘、姜、宋、李、迟、蒋、薛等姓由邻近村庄迁入。现430户。
大孤山镇
北念头 明崇祯年间,王姓由牟平县王家疃迁居立村,以姓氏王字为虎头吉祥之兆取名念头。1980年更此名。现150户。
徐家镇
东王家庄 明嘉靖二年,王姓由云南迁此立村王家庄(后迁走)。万历三年,姜姓由西珠塂迁入。后有于、孙姓迁入,袭旧名。1980年更今名。现291户。
南黄镇
东洋水 明嘉靖年间,王姓由朱家屯迁此,取名王家屋后。隆庆元年更此名。万历年间,孙姓由孙家埠迁此。清顺治年间,迟姓由莱阳县迟家庄迁入。乾隆年间,于姓由狮子于家迁入。后刁姓由刁家迁入。现280户。
冯家镇
南高格庄 清雍正年间,高姓由北高格庄析居立村南高格庄。乾隆年间,曲、袁姓分别由牟平县潘格庄、青岛城阳迁入。嘉庆年间,王姓由福山县古岘王家迁入。现210户。
徐家村 元代前,徐姓居此以姓立村,元末战乱被毁。明洪武二年,宫姓由文登县柳林庄迁此定居,袭原名。隆庆二年,王姓由文登县小寨迁入。清康熙二十八年,辛姓由南黄迁入。现720户。
盘石 明成化年间,姜姓由峒岭迁此建村,因村东有一巨石,故名。万历年间,李、王姓由牟平县解甲庄、荣成县赤山迁入。清乾隆年间,夏姓由夏村迁村东南看庵,取名夏家庵,1945年并入盘石村。现454户。
北吉子园 明洪武年间,孙姓由文登县坦埠迁此立村,因此地有古庙“棘子院”而得名,后演变为吉子园。清初,王姓由牟平县官庄迁入。1956年更今名。现62户
王家庵 清康熙三十年,王姓由文登县程格庄迁此看庵并定居立村。后冯姓由观上冯家迁入。现68户。
北泥沟 清康熙末年,李姓由小北庄(今名上册)、王姓由文登县孔格庄、于姓由司马庄迁此立村。因位于黄泥沟旁,故名泥沟。清道光三十年,更今名。现228户。
王疃 明嘉靖年间,王姓因避水灾由石疃王家(今汤后疃村北)迁此立村。初名小疃,民国二十七年更今名。现180户。
下初镇
西马台石 清康熙年间,王松由哨里迁马台石村西定居立村,故名。乾隆年间,徐姓由文登县爬山后、姜姓由大虎岚、于姓由石头圈、张姓由泽上来居。后有谭、贾、陈、李、冯姓迁入。现420户。
北芦头 元大德年间,王四龙由山西省鸡头村迁此立村,因此地芦苇丛生,故名芦头。清嘉庆二十四年,刘姓由黄格庄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130户。
英格庄 明嘉靖十八年,白姓居此(后迁东北)。万历四十九年,韩姓由黄格庄来居,后徐姓由台依迁入,取名双山前。清光绪年间更今名,取英才辈出之意。清末,刘、李姓由黄格庄、胡家口迁入。另,清康熙十八年,王德钦由樗树崖迁其村东北建王家庄,民国二十九年,与英格庄合为一村。现301户。
辛庄 清康熙四十年,王有从牟平县王家疃来居。乾隆十九年,王坤由下万口迁入。时为新建村庄,故名新庄,后演作辛庄。后又有宋姓迁入。现235户。
西泊 明正统十年,宋姓由莱阳县来此处河西岸平泊地定居,故名。万历年间,王、田姓由北念头、桑行埠迁入。后史家疃宋姓迁此建村宋家疃,民国十五年,并入西泊。现205户。
午极镇
大虎岚 金代前,土著老民王姓居此,金末元初,战乱被剿。元大德年间,姜姓由峒岭迁此立村。因村后山岗有虎洞,故名。明嘉靖年间,韩姓由栖霞县迁入。清中期,蔡、车、王、孙等姓迁入。现461户。
小虎岚 明嘉靖九年,王姓由莱阳县岘子湾迁大虎岚村南定居立村。现200户。
杨家庄 明嘉靖三十四年,杨德清由牟平县杨家疃迁此立村。清康熙年间,王姓由海阳县盘石店迁入。现402户。
小寨 明正德十六年,邵姓由文登县二马迁此立村邵家寨。明隆庆五年,王姓由莱阳县岘子湾迁入。天启二年,段姓由里庄迁入。清咸丰年间,更名小寨。现460户。
湘沟 明末,湘姓居此立村。清康熙年间,王、柳姓由哨里、栖霞县大庄头来居,沿用前名。清末,先后有孙、宋、周姓从孙家、古初、上夼来居。现130户。
辉湛 明万历年间,于、李姓先后由司马庄、大崮头迁居立村。因村前池塘水被日光照射发出灿烂光辉,故名。后张、王姓由泽上、哨里迁入。现365户。
樗树崖 元至元年间,王尔心由山西省鸡头村迁莱阳县岘子湾,其五世孙王彪于明景泰年间迁此立村,因此地多樗树,故名。现450户。
下万口 明天启三年,吕姓建村吕家疃。明末,吕氏无嗣,招王姓(哨里)、李姓(大崮头)为婿,更村名万口,以取人丁兴旺之意。后于、徐二姓由司马庄和文登爬山后迁入。1941年更今名。现435户。
上万口 清康熙年间,王姓由万口析居村东立村东万口。清末,魏、郭、宋、卢姓由二甲、郭家、曲水、卢家迁入。1941年更今名。现303户。
育黎镇
育黎 境内古老村庄之一,建村年代无考。唐时,孙姓居此,金、元时期,黄、乔、徐、由、孙等姓先后居此(明代相继迁走)。明永乐年间,宋姓由史家疃迁入,嘉靖年间,王姓由莱阳县岘子湾迁入。清初,于姓由司马庄迁入,林姓由栖霞县京子埠、张姓由泽上迁入。此地位于交通要道,至明末即成为重要集镇,外地经商者落居颇多。现810户,80余姓。
西纪村 金时,纪姓居此建村,元初迁大院。明初,马、朱、尹姓居此,后迁走。嘉靖年间,王姓由石疃王家(今汤后疃村北)迁此立村,袭旧名。后因村东建东纪村,更今名。现530户。
东纪村 明崇祯年间,郑姓从由古迁此立村,因位于纪村之东,故名。清乾隆年间,姜姓由桑行埠、李姓由牟平县西留疃、王姓由西纪村迁入。现160户。
七甲 明成化年间,王、纪姓由海阳县迁此立村。初时有七户人家,称七家子,渐演变为七甲。后宋姓由白石迁入。现148户。
曹家 明永乐年间,曹姓由水木山迁此立村,后曹姓渐泯。明末,刘、王姓由文登县鸭儿湾、樗树崖迁入。清乾隆年间,林姓由栖霞县、辛姓由曲水、许姓由许家迁入。现247户
汪水 明洪武年间,迟姓由赤家口迁此建村迟家庄,王姓从育黎迁此建王家庄。后两村合一,以村后泉水久旱不枯而取名汪水。明末,于、宋、丁姓先后由司马庄、白石、河东迁入。清初,郑姓从由古、刘姓从牟平县东关迁入。现802户。
宅子夼 明嘉靖年间,辛姓由海阳县大辛家迁此山夼定居立村。清初,王姓从牟平县王格庄迁入,后任姓由莱州迁入,更今名。清末,宋、孙二姓由泗水头、牟平县石桥迁入。现312户。
王母夼 明嘉靖年间,王姓由驾马沟迁此择平坦处立村王平庄,后更今名。清顺治年间,李姓由大崮头迁入。现200户。
崖子镇
河西 清顺治年间,王姓由哨里迁小河之西立村,故名。现150户。
北炉上 明时,彭姓居此建村芦上,清初迁走。任、滕、王姓分别由海阳县上尹家、地口、哨里迁此立村,因王姓开设烘炉,故更名炉上。清中期,王、朱姓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174户。
大王疃 明时,周、吴姓居此,明末迁走。清顺治年间,王姓由哨里迁此建村王疃。后有徐、张、李、刘等姓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176户。
西崮头 明嘉靖年间,李姓由大崮头析居立村,因位于大崮头西而得名。清康熙年间,王、姜姓由哨里、莱阳县迁入。现296户。
兴村 明万历年间,滕姓由山东村迁此建村,因位于小河东岸,取名小河东。清乾隆年间,王姓由哨里迁入。1939年更名兴村,取兴旺发达之意。现171户。
哨里 明永乐年间,王信由海阳县二王家迁小集(今河北村),次迁此地立村,因位居小集、地口两村西北部,时称西北哨,后改称哨里,再后演作今名。清末,滕、张、刘姓由地口、牟平县王家岭、转山头来居。现750户。
河北 元末,吕姓在此建村小集(村名来历不详)。清初,王姓分别由哨里及海阳县二王家、宋姓由岛子、刘姓由尚山、申姓由益都县迁入。1926年更名河北(因位于河北岸)。现260户。
马石店 明洪武年间,初姓由烟台初家迁此立村。因位居马石山下,村边开有旅店,故名。明中期,李、宫姓由万格庄、青山、枣林迁入。清初,荀、王姓由莱阳县、牟平县王家疃迁入。现520户。
西凤凰崖 明嘉靖年间,姜姓由海阳县山前迁此定居。万历年间,杨姓由牟平县上杨家迁此。后王姓从海阳县迁入。因位于凤凰崖村之西,故名。现178户。
台上 明崇祯年间,王姓由牟平县击鼓寺迁此地高台处立村,故名。清初,宫姓由青山迁入,后栾、姜、桑姓由牟平县东留疃和海阳县郭城迁入。现350户。
诸往镇
西诸往 清初,王姓由姚家埠、刘姓由绕涧迁此立村,因位于诸往村西而得名。清末,郭、隋姓迁入。现410户。
王家疃 明万历年间,杜姓从牟平县东关迁此立村杜家庄。后王姓迁此落居,人口发展快,故更今名。现221户
王家庄 清康熙年间,王姓由海阳县嘴子后迁此立村。民国时期,韩、张、孙、刘姓迁入。现72户。
上石硼 明崇祯年间,王姓由海阳县嘴子后迁此立村,因周围多石硼而得名石硼。清康熙年间更今名。现153户。
西尚山 明万历四十三年,王篙由海阳县二王家迁来立村王家庄,1955年更今名。现103户。
大龙口 明嘉靖二年,宫姓由海阳县齐山迁此定居,后王、宫姓相继由海阳县嘴子后、青山迁此,以村旁地形取名卧龙村。清初,乔、鲁姓分别由井乔家、莱阳县朱柳迁入。1955年,为行政管理方便,而更今名。现713户。
扫帚涧 明天顺年间,宋姓由文登县九顶埠迁此立村,因山涧长有灌木扫帚条子而得名。清康熙年间,朱、徐姓由草埠、海阳县盘石店迁入。乾隆年间,王、高、刘姓先后由姚家埠、海阳县矮槐树、中尚山迁入。现325户。
姚家埠 明永乐年间,姚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因位于河旁而取名。万历年间,王姓由莱阳县岘子湾迁此定居,姚姓迁走。清初,丛姓由桑行埠迁入。现430户。
燕山泊 明崇祯六年,王姓由垛疃迁燕山前平泊地立村,故名。现238户。
后庄 明代前,兰姓居此,明宣德年间迁贾家庄(今名兰家)。王宣由垛疃迁此立村,因汉代此地曾开矿采铁,故取名矿合庄。清初,栾朋由马陵迁入,因居马陵村后,更名后庄。现223户。
垛疃 明天顺年间,王丛政由海阳县嘴子后迁此定居,以垛山取此名。清康熙年间,梅姓由梅家迁此,后有张、刘姓迁入。现465户。
乳山寨镇
东驾马沟 金时,王姓居此立村,因山沟内多棘子故名棘子沟。因元末兵部司马于仲保每次回乡省亲返回时在此驾马,故于明初更名驾马沟。明末清初,张、于、李姓由宋格庄、赤家口、海阳县院后迁入。清末,胡姓由小疃迁入。清初,更今名。现302户。
盘古庄 明成化元年,王姓由乳山寨迁此立村,因此地古有村庄,金末战乱被毁,故名。清康熙年间,徐姓由台依迁入,高姓由海阳县徽村迁入。现530户。
贾家 明嘉靖年间,贾姓居此以姓立村,后迁走。清顺治年间,王姓由海阳县埠落迁此定居,沿用原名。后辛、隋姓由海阳县大辛家、横山后迁入。现450户。
人石 明初,唐、阎姓相继居此立村(何处迁此不详),因村西山顶有巨石似人,故名。清康熙年间,唐、阎姓先后迁走,高、于、姜姓先后由到根见、乳山寨、峒岭迁此,沿用原名。乾隆年间,王姓由海阳县望海迁入。现600户。
乳山口镇
兰家庄 明正统年间,张姓由云南迁此立村,此处为兰家的种地庄子,故名。明末,张姓迁走,王姓由北王家庄迁此。清顺治年间,谭姓由文登县谭家口迁入,袭旧称。现364户。
河口 清顺治年间,王姓由念头迁此立村,因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故名。后邵、秦、于、唐姓由邵家庄、秦家庄、腾甲庄、南唐家迁入。现130户。
辛家庙 清康熙十六年,王锡仕由夏村迁此立村,初称夏村南庄。后因村西有一庙宇,庙主姓孙,故更名孙家庙。乾隆五十年,辛姓由贾家迁入,改称今名。现135户。
========================
(小插曲)同时新庄村,命运却不同:
新庄 (原名“辛庄”) 清康熙年间,于姓由西泓于家迁此立村。因居辛姓种地庄子,故称辛庄,后更今名。乾隆年间,赵姓由赵家庄迁入。现235户。
辛庄(原名“新庄”) 清康熙四十年,王有从牟平县王家疃来居。乾隆十九年,王坤由下万口迁入。时为新建村庄,故名新庄,后演作辛庄。后又有宋姓迁入。现235户。
因为原来新庄村当年的村会计没文化,给祖上的新庄村留下了永远的痛,他任村会计时在上报的所有材料及会计报表中都省略地把“新”字写成“辛”字,而后在全县村庄碑写名志时让人家把新和辛给调换了,并刻在了村碑上。好好的一个新庄给改成了辛庄。
夏村(4村)
海阳所镇
所后王家庄
白沙滩镇
念头
祉家庄 明永乐年间,王姓由云南从军海阳所,后入籍落居此地。于姓由文登县泊子庄迁此定居。时有造纸作坊,故称纸家庄,后演作今名。现57户
蔡家
翁家埠
大孤山镇
北念头 明崇祯年间,王姓由牟平县王家疃迁居立村,以姓氏王字为虎头吉祥之兆取名念头。1980年更此名。现150户。
徐家镇
东王家庄
南黄镇
东洋水
冯家镇
南高格庄
徐家村
盘石
北吉子园
王家庵
北泥沟
王疃
下初镇
西马台石
北芦头
英格庄
辛庄
西泊
午极镇
大虎岚
小虎岚 明嘉靖九年,王姓由莱阳县岘子湾迁大虎岚村南定居立村。现200户。
杨家庄
小寨
湘沟
辉湛
樗树崖
下万口
上万口
育黎镇
育黎
西纪村
东纪村
七甲 明成化年间,王、纪姓由海阳县迁此立村。初时有七户人家,称七家子,渐演变为七甲。后宋姓由白石迁入。现148户。
曹家
汪水 明洪武年间,迟姓由赤家口迁此建村迟家庄,王姓从育黎迁此建王家庄。后两村合一,以村后泉水久旱不枯而取名汪水。明末,于、宋、丁姓先后由司马庄、白石、河东迁入。清初,郑姓从由古、刘姓从牟平县东关迁入。现802户。
宅子夼
王母夼
崖子镇
河西
北炉上 明时,彭姓居此建村芦上,清初迁走。任、滕、王姓分别由海阳县上尹家、地口、哨里迁此立村,因王姓开设烘炉,故更名炉上。清中期,王、朱姓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174户。
大王疃
西崮头
兴村
哨里 明永乐年间,王信由海阳县二王家迁小集(今河北村),次迁此地立村,因位居小集、地口两村西北部,时称西北哨,后改称哨里,再后演作今名。清末,滕、张、刘姓由地口、牟平县王家岭、转山头来居。现750户。
河北
马石店
西凤凰崖
台上 明崇祯年间,王姓由牟平县击鼓寺迁此地高台处立村,故名。清初,宫姓由青山迁入,后栾、姜、桑姓由牟平县东留疃和海阳县郭城迁入。现350户。
诸往镇
西诸往
王家疃 明万历年间,杜姓从牟平县东关迁此立村杜家庄。后王姓迁此落居,人口发展快,故更今名。现221户
王家庄 清康熙年间,王姓由海阳县嘴子后迁此立村。民国时期,韩、张、孙、刘姓迁入。现72户。
上石硼 明崇祯年间,王姓由海阳县嘴子后迁此立村,因周围多石硼而得名石硼。清康熙年间更今名。现153户。
西尚山 明万历四十三年,王篙由海阳县二王家迁来立村王家庄,1955年更今名。现103户。
大龙口 明嘉靖二年,宫姓由海阳县齐山迁此定居,后王、宫姓相继由海阳县嘴子后、青山迁此,以村旁地形取名卧龙村。清初,乔、鲁姓分别由井乔家、莱阳县朱柳迁入。1955年,为行政管理方便,而更今名。现713户。
扫帚涧
姚家埠
燕山泊
后庄
垛疃 明天顺年间,王丛政由海阳县嘴子后迁此定居,以垛山取此名。清康熙年间,梅姓由梅家迁此,后有张、刘姓迁入。现465户。
乳山寨镇
东驾马沟
盘古庄 明成化元年,王姓由乳山寨迁此立村,因此地古有村庄,金末战乱被毁,故名。清康熙年间,徐姓由台依迁入,高姓由海阳县徽村迁入。现530户。
贾家
人石
乳山口镇
兰家庄
河口 清顺治年间,王姓由念头迁此立村,因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故名。后邵、秦、于、唐姓由邵家庄、秦家庄、腾甲庄、南唐家迁入。现130户。
辛家庙
========================
(小插曲)同时新庄村,命运却不同:
新庄 (原名“辛庄”) 清康熙年间,于姓由西泓于家迁此立村。因居辛姓种地庄子,故称辛庄,后更今名。乾隆年间,赵姓由赵家庄迁入。现235户。
辛庄(原名“新庄”)
因为原来新庄村当年的村会计没文化,给祖上的新庄村留下了永远的痛,他任村会计时在上报的所有材料及会计报表中都省略地把“新”字写成“辛”字,而后在全县村庄碑写名志时让人家把新和辛给调换了,并刻在了村碑上。好好的一个新庄给改成了辛庄。
前一篇:烟台市龙口北马镇楼子庄傅氏世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