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泊于氏世系孟元公支谱》序
(2009-03-19 09:56:57)
标签:
阴德旧谱系谱序文于氏斥山大水泊 |
分类: 专栏研究 |
《大水泊于氏世系孟元公支谱》上卷·序
发布者按:孟元公支系谱书系手抄本,上下两卷。标题为《斥山于氏支谱》,实为大水泊于氏1份15世孟元公支系谱书。高27.5厘米,宽20.5厘米,上卷厚1.5厘米,下卷厚2.0厘米。线装,竖书,右手翻。1898年创修,光绪戊子科解元、学冠齐鲁的大水于氏后裔于霖逢作序。尘封百年,得见天日。先尊显灵,后昆洪福,读来仍有耳提面命、心灵震撼之感。值此举国同拜共祭祖宗的清明佳节将临之际,兹特抄录序文如下,献给海内外广大于氏宗亲和热心于氏文化的朋友们,共同分享。
尝读《汉书·西平侯传》而知,阴德之说之足凭也;又读吾于氏本支旧谱而知,保世承家之道未易也。始,于公治狱,未尝有所冤,令门容驷马高盖车,谓己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及子定国,由廷尉迁御史大夫,代黄霸为丞相,封西平侯;孙,永,复为御史大夫,尚馆陶公主,功名赫赫,著于史册,可谓盛矣!
南北朝之际遭时乱,由郯而东迁斥山。始迁之祖虽不可考,而自此支派蕃衍,遂为斥山望族。稽之故老所传闻,碑版所镌刻,志乗所述记:金元以来,代有伟人,可指数也。当金季板荡,盗贼蜂起,一世祖孝先府君,镇守邓州,保固封域,召集流亡,群黎无寇掠之虞。异日言旋,士庶莫不流涕。盖才足有为,时值艰难,不得大展于世,泽被一方,百姓感激恩德入人者,深也。在元,则有兵部尚书益都思容,文词典雅,熟于掌故。《齐乘》一书,与《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并登天禄石渠,垂诸不朽。在明,则有大学士东阿文定,理学名臣,昭著明史.《读史漫录》《笔尘》诸作,上下千古,为北方史学之冠。在(清)国初,则有户部侍郎龙河可讬,周历六科,多所建白奏疏诸稿,可以传之百世。即余生所及见者,通政史莲鲂,今安徽布政使次棠,亦皆卓卓,能自树立,为当代人望,是皆出自斥山或著籍本邑或迁居他郡。虽谱牒散亡,无以溯其源委要,皆西平之后之散处四方者也。
阴德之说,近于佛氏果报,为儒者所不道。以斥山苗裔观之,于公而后,数百年有通显,除非积善余庆阴德可以传世无穷乎?然执此理而谓祖阴之可恃,则又不然。吾族自孝先府君以下传十五世,分为三支:长讳孟元,次讳孟魁孟举。孟举府君之后,学问声望颇显于时。而孟元府君之子孙何微弱不自振也?余读旧谱,自国朝以来,务农者多,读书者少。又以饥寒困迫之故,播越三四千里,侨居长城口外者十倍于土著。生为异乡之人,殁作荒塞之鬼。春露秋霜,莫由操一豚一盂,瞻松楸而醊奠,亦可悲矣!其穷守桑梓者,编户不过百家,丁男不及千口;大半圭窦筚门,生机萧索。问其世业,则山田硗确;躬耕数十亩,徒劳筋力。一遇凶年歉岁,又不知转徙何所。呜呼!同为一本之枝叶,荣者自荣,枯者自枯,问造物之茫茫?余于此中不能强参一解,亦惟有叙次族谱,以志其名字,详其里居,溯其源流。知某为某支之后,某为某人之祖。千百世下,或不至数典而忘所自出也。此谱之所以作也。
谱既成,为述其略,因告族人曰:盛衰者时,贫富者天,贵贱者命,非人之所能为也。然人生负七尺躯,承祖宗之绪,亦有可以为力者焉。惟孝友可以传家,惟诗书可以欲后,惟忠信笃敬可以持躬涉世而不至陷于罪戾。为先人不肖子,修身以俟时,守分以乐天安命。庶几乎士食旧德,农服先畴。于公阴德之家声微弱于今日者,未必不昌大于后嗣也!是小子区区之愚见也。愿与族人共勉之。
抄录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