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欧洲大陆之前,我们的最后一个景点是法国敦刻尔克海滩,去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敦刻尔克英军大撤退的地方。
1940年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形势万分危急,英国政府和海军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于是出现了驶往敦刻尔克的“无敌舰队”。
这是一支古怪的“无敌舰队”:有法国渔船,有旅游船,还有维修船拖驳、小型护航船、拖网渔船、空救援船、雷达哨船……他们没有登过记,也没有接到命令,在德国炮火的猛烈袭击下,上千条各色各样的船只向着敦刻尔克方向前进。政府原计划力争撤离三万人,然而这支英勇的“无敌舰队”竟然在一个星期中救出了三十三万五千人,为英国继续战争拯救出了宝贵的有生力量,创造了举世震惊的奇迹——敦刻尔克大撤退。
今天我们站在敦刻尔克的沙滩上,听海风簌簌,看海水茫茫,面对英吉利海峡,遥望英伦三岛,当年上演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战场,如今是如此平静安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建起了一座纪念碑,以纪念在这场史诗般的大撤退中英勇献身的英法联军阵亡将士。

为了对那些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将士表示敬意,我们全体团友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结束了欧洲大陆的行程,我们从法国加莱港乘船横渡英吉利海峡去英国。 
渡轮到达多佛港,英国的地导没进来接我们,接团的大客车也没能及时进入码头,我们在码头上吹风,焦急地等待了快一个小时,才搭上车。

到了英国,先随手拍几张,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是腐朽没落、摇摇欲坠啊?

绿篱笆

红房子

进入坎特伯雷市


坎特伯雷不仅是肯特郡郡府,而且是英国基督教的总部。 
坎特伯雷教堂建于公元324年,是英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基督教建筑之一,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教堂的造型传统而神圣,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建于坎特伯雷穴的正上方。
大门外墙上的雕塑
正殿
侧廊
享利四世、爱德华三世之子以及百年战争中的许多名人都安葬在教堂里。随意上几张,也搞不清谁是谁。

庭院


庭院拱廊
我们去的那天是星期日,学生在做礼拜,其他人员暂时不得进入。

礼拜结束学生步出教堂
后面是当年被大火摧毁的老教堂,如今只留下一些断壁残垣。

奥古斯丁修道院遗迹
坎特伯雷被称为英国的“圣城”。
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年轻时是英王亨利二世的挚友,因才华出众被亨利二世任命为枢密大臣。当坎特伯雷大主教位置闲置时亨利二世动员托马斯·贝克特就任大主教一职,其目的是希望通过二人合作把英国变为政教合一的国家。
贝克特接替主教后拒绝了亨利二世这一要求,以主教的身份与王室分庭抗礼。亨利二世对此不满,他的骑士经过密谋,将贝克特杀死于教堂。获悉贝克特死讯后,亨利二世懊悔不已,赶往现场负荆请罪,让贝克特属下的牧师当众鞭挞自己,并为这位昔日的挚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此后,贝克特被信徒尊奉为“殉教者圣托马斯”。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信徒们络绎不绝地涌人坎特伯雷,朝拜这位“殉教者”,坎特伯雷也就因此成为英国的“圣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