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旃陀回到奥兰加巴德,第二天乘公交去另一著名石窟群埃洛拉。
埃洛拉石窟共有34座,建于公元七世纪至十一世纪,其中佛教石窟有12座,印度教石窟有17座,耆那教石窟有5座。
埃洛拉石窟群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第16窟凯拉萨神庙。
该石窟高达33米,长50米,建于公元八世纪晚期,代表印度岩凿神庙的颠峰之作,是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传凯拉萨神庙是古印度罗湿陀罗拘陀国王克利希那一世为纪念战争胜利,下令建造了这座祀奉湿婆的神庙,前后共费时一个多世纪。整个工程以镂空整块山岩凿成,移走岩石达240万吨之多。
当时印度人的寿命只有30年左右,该石窟经历了数代人的努力才开凿成功。
神庙的雕刻简直是鬼斧神工。

第16窟入口

第16窟入口侧面浮雕

进入第16窟首先看到的是难提殿基座雕刻
难提殿
难提殿与中央寺院由石桥连接
难提殿两侧方形石柱高17米,称作:斯塔巴。

象石刻后面山崖下方是朗凯施瓦拉寺院。

支撑本殿的象群石刻


罗摩衍那雕刻



从后山岩上观看第16窟,最高建筑是本殿。

前殿顶部

门楼顶部建筑

从这里看下去有点头晕呢
第16窟部分石刻




第13窟是罕见的三层建筑。第13-29窟是印度教石窟。

第1-12窟是佛教石窟。

第10窟

石窟浮雕






整个石刻群最南面的第1窟
第30-34窟是耆那教石窟,位于凯拉萨神庙以北500米。

耆那教石窟中,建筑雕刻最为精美华丽的是第32窟。
双层列柱大殿


17米高的石柱上是耆那教创教始祖笩駄摩那的石雕,坐于莲花台,莲花台下有金刚座,为印度耆那教第22代祖阿利湿塔米内的作品。

第32窟大殿
大教长巴湿伐那陀和戈摩达希瓦尔的雕像是裸体像,腿臂上缠绕着藤蔓,长发披肩,象征著耆那教苦行不渝的精神。

方形开口的楼板连接楼上楼下。








耆那教大堂顶部倒挂莲花别具一格。
山上叶猴、猕猴很多与人和谐相处。

从石窟回奥兰加巴德我们没等公交,乘坐招手即停的吉普,半路我们被车主“卖”给了另一辆车,还好,价钱也公道:30卢比/人。早晨乘公交27卢比/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