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的佩特拉古城隐藏在一条幽长狭窄的峡谷中,是两千多年前从峡谷峭壁中凿琢出来的城市。
下车后,眼前一片红褐色的山石层峦叠嶂,阳光照射,热风吹过,红石蜿蜒绵延,这就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古城佩特拉,人称“玫瑰城(亦称玫瑰谷)”。

峡谷入口处有手持矛和盾的士兵(交$ 可与其合影)

地势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两边悬崖高耸,游人行走在狭窄的峡谷中如同迈进了一条通向远古时代的“时光隧道”。

鬼斧神工“一线天”的赛格小道,是进入佩特拉的唯一通道,抬头仅能望到一线天。

小道长1.5公里,最宽处7米,最窄处仅能通过一辆马车。



马蹄声声,枯树傲立。

阳光照耀着石头,变幻的颜色如同魔法,从金黄粉红到幽暗的阴影,充满神奇,摄人心魄。


佩特拉原住民纳巴特人的神龛——朵夏拉之石,是祈愿丰收的神灵。
“金鱼石”

“大象石”,象腿已被风化。

赛格峡谷水渠,水渠上还装有过滤装置。沙漠中岩石上,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修建于两千多年前,真让人佩服当年纳巴特人的高超技术。
藏在峡谷尽头的“法老宝库”
艾尔·卡兹尼宫殿又被称为“法老的宝库”,传说这里是历代佩特拉国王收藏财宝的地方。这座罗马建筑风格的宫殿雕凿在沙石壁里,显得格外神密壮丽。

过了卡兹尼宫,峡谷霍然开阔,悬崖绝壁环抱,四周山壁上雕凿有更多的建筑物。有的简陋——几乎仅能算洞穴;有的大而精致——台梯、塑像、多层柱式前廊,所有这一切都雕筑在红色和粉色的岩壁里。

这些建筑群是已消失的纳巴特民族的墓地和寺庙。

突然有团友惊呼:好漂亮的石洞!
果然形态各异的岩洞,五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

阳光照耀下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层次生动分明。

“火烧云”

岩洞色彩好鲜丽

连环洞穴

纹路清晰

层次分明

洞穴虽色彩绚丽,却也简陋,这就是纳巴特人当年居住的房屋吗?
各色岩石,尽显风采。



古城中有一座依山雕凿出的罗马式露天大剧场,可容纳六千人。看台呈扇形,沿山而上排成阶梯。舞台用巨石铺砌,声音可以清楚传到最后一排席位。

古法院,监狱遗址。

沙漠中,岩石深处的佩特拉古城遗址已经被发现了近两百年,可是已经完成的考古挖掘,据说还不到遗址的百分之一。
影片“圣战奇兵”(由史蒂芬和乔治联合拍摄的“印第安纳·琼斯和最后的十字军”)就在这个神密的古城取景。
驼铃声声

古城中的现代保安

英俊的小伙子是“贝都因”人(即以氏族部落为单位在沙漠旷野过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

玫瑰城没有玫瑰,只有灿如云霞的山岩默默的见证着佩特拉古城曾经的辉煌。
佩特拉古城简介
纳巴特人是阿拉伯游牧民族,约在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北移,进入今天约旦和南叙利亚境内,凿岩为城,建立了首都佩特拉。那时,佩特拉越阿拉伯谷地向西直通地中海港口,是阿拉伯商队东西贸易的隘口,城市日渐繁荣,国力大增,成为中东一个强悍的国家。由于佩特拉易守难攻,唯一的入口是狭窄的山峡,可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希腊人、罗马人几次进犯,都无功而返。公元106年,罗马军队实施“断水计”,断了城内军民水源,占领了佩特拉,使之成为罗马帝国的最繁荣的一个省,称作阿拉伯人佩特拉区。佩特拉在罗马人手里继续扩建,一直是东西商路的重要中心,随着南北商路逐渐被打通,货物直接从南边的红海出入,佩特拉逐步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最后,人去城空,渐渐被人遗忘。
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它远离人类生活,只存在于传说中。1812年夏天,瑞士的考古学家发现了这座掩藏在岩石屏风后面的壮观的殿堂遗迹。终于,沉睡了两千年的佩特拉古城被唤醒了。
佩特拉古城1985年被登录为世界遗产;2008年被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