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映照着塔门和石柱,经历了三千多年沧桑的古神庙依然显现着令人震撼的风采。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公元前1304年至公元前1237年在位),这位传奇的法老特别擅长征战沙场和建造宫殿。如今,在埃及没有一处土地不留下他的足迹,他用大量的雕像和碑文向人们讲述了这位国王的壮举与魄力,使他的形象千古流传。
更传奇的还有:在当时人们普遍寿命只有40岁左右时,拉美西斯二世却活了90多岁。他一生娶了八位王后(其中有一个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拥有一群妃妾,生了100多个子女。他一生最钟爱的两个女人是王后尼菲塔丽,以及女儿莫叶塔蒙,这两位最受宠爱的女性经常出现在他巨大雕像的脚下,陪伴着他。

面积为六千平米的石柱大厅排列着100多根20多米高的巨大石柱,它们高耸入天,气势恢宏,有着高不可攀的威严。

《尼罗河惨案》电影中巨大的石块从柱子顶部轰然坠落的惊险镜头,就是在这个大厅拍摄的。

石柱顶上的大石块不会掉下来吧?!
柱子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和象形文字,它们在叙述着古老的历史故事。
抬头仰视这些三千年前的奇迹,令人心生敬畏。那盛开的、纸莎草花形状的柱顶,据说可以同时站立100人。
几个人才可以合围大石柱?

穿过石柱大厅,透过塔门,远远地看见屹然耸立的方尖碑直刺云天。
埃及是方尖碑的故乡,不知他们到底建造过多少方尖碑?
方尖碑上神秘莫测的文字和符号记录着古埃及文明。

长方形石柱上是一只甲壳虫石像,导游介绍:甲壳虫代表清晨的太阳,围绕石像转七圈就能大吉大利。团友们围绕着甲壳虫兴高采烈地转了起来,祈望埃及神灵的保佑。
精致的雕刻
石刻的历史


这位着白袍的当地人指给我看:里面更精彩。感谢他为我指路,给他清凉油,他似乎不稀奇,又给他些糖果,他很高兴。
果然,墙上的绘画很鲜艳。

这里到处是残垣断壁,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展现古埃及文明的露天博物馆。

在卡尔纳克神庙门前的大道两侧,两排狮身公羊头雕像笔直地伸展着,每只狮身公羊头像下都站立着一个小小的法老,它们是古神庙的忠实守护者。
感受了卡尔纳克神庙的魅力,我们又继续赶往不远处的卢克索神庙。

卢克索神庙的规模比卡纳克神庙规模小些,首先看到的是如城墙般高大的神庙塔门,原来在门的两侧矗立着六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石雕像,目前只残存了三座。
神庙门口的广场上,原本有两座方尖碑,其中的一座1831年由当时的埃及政府送给了法国。

竖立在巴黎的协和广场的另一座方尖碑,它的故乡可是在埃及(下图摄于2010年5月,当时就想何时能看到它远在故乡的同伴)。
塔门两侧的两尊坐像高达14米,其中的一尊面部已经残缺了。

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

随处可见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或精美,或残缺,几千年来,他经受着风吹日晒平静地坐在这里...

拉美西斯二世和王后

庙内的石柱都刻有精美的浮雕,它们记载着古埃及的神话传说和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些石刻的历史,连环画似地叙述着一个遥远而辉煌的过去。


虽残缺不全,却令人赞叹。

几千年前,这些刻满精美图案的高大石柱是如何矗立起来的 ?

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和想象到卢克索神庙当年的宏伟壮丽。

柱顶刻有芦苇草茎
一边是古埃及神庙,一边是伊斯兰清真寺,不同风格,和谐相存。

伊斯兰清真寺
当年曾经有一条两公里长的狮身人面石雕大道将卡纳克神庙与卢克索神庙连接起来,如今只能看到一些残败的狮身人面石雕了。
古埃及神庙的魅力需细细阅读,它是一本读不完的历史书...
卢克索还有帝王谷、皇后谷......不少古埃及遗迹。

哈齐普苏特陵庙,古埃及唯一一座三层神庙,也是罕见的女法老存世不多的纪念建筑。


门农神像坐落在尼罗河西岸与帝王谷之间原野上,岩石巨像风化严重,它原为“阿敏何特普三世”法老神殿前的雕像,如今神像依旧在,神殿去无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