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骑车西出贵阳,穿过红枫湖,来到平坝县天龙镇边,看到有位妇女穿着似少数民族服装,上前请教,得到的答复是“汉族”。“糊弄我呢。”我想。
到镇上安顿下来一打听,原来他们真是汉族,是当年大明王朝时奉朱元璋之命征伐犯上作乱的西南元朝藩王梁王官兵的后人,如今依旧穿着明朝时期的汉族服饰,操着浓郁的江淮口音。以前知道贵州有这样一群人,没想到就这么遇上了。

进入天龙屯,只见石巷纵横交错,一窄巷巷口书有“九道坎”三字,小巷路窄仅够两人擦肩而过,石墙很厚,如同堡垒一般。

走进寨子,满目皆石:“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

远离家乡的人们仿造江南水乡布局,建起“小桥流水”,寄托浓浓思乡情。

天龙屯堡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在元代这里就是有名的顺元古驿道的一个驿站。
由于军事地理位置重要,从明代开始就在这里及周边大量屯兵。

清朝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奉旨实行“改土归流”后,屯堡人由军户转变为普通百姓。

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当时这里依然是清廷的驿站和屯兵重地。

天龙屯堡是一个军事防御功能完善的屯堡建筑典范,它四周建有石拱门,巷道如网,易守难攻,横跨在古驿道上,是上扼滇喉,下控湘、粤的军事重地。

天龙屯堡现在全寨约有1200户人家。明代最初的建设者是如今天龙“张、陈、沈、郑”四大姓的入黔始祖,特别是当时主管邮政的“通政大夫”的陈典,在天龙设驿站,建塘房(塘房是驿站供来往人员住宿的地方),其他三大姓入黔始祖则建“屯堡”屯扎军队。

屯堡女人是屯堡文化的忠实守护者。她们身穿“凤阳汉装”,一穿就是600多年。据说“文革”初期,有造反派来强迫她们卸去“奇装异服”,可造反派一走,女人们照样又汉装穿上身。


正在上演的地戏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沈万三曾被发配到此

院子里还放着“聚宝盆”

听说我骑车从南京来,是她们的家乡人,老姐妹们很高兴,聚到一起让我拍照留念。其实她们的先人多来自皖北凤阳、定远一带。

附近农村的妇女也是同样打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