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岭是五龙山逶迤之脉,风峦相接数十里,形势险要,古为兵家要寨,徽饶必经通道,亦为婺源东北主要屏障。我们从皖南到江西婺源(婺源历史上属徽州)就得翻越浙岭,从其北坡来到南坡。
岭脚村,
位于浙岭南麓的婺源古村落
“徽饶古道”,也是浙岭古驿道,是古代贯通徽州及饶州的道路,历经千百年依旧完好。现虽修筑了柏油公路,但因山高路险,过往车辆极少,客运尚未开通,浙岭南北的村民探亲访友依旧与他们的先人一样徒步翻越山岭。
古道中间屹立着一座石亭,墙体均用巨大的麻石岩砌成,南北两端是封火墙,石亭北端是一间厨房,专供行人在此烧水解渴。石路亭两头的门楣上方各镶有一块亭名碑,上书“继志亭”,“嘉庆壬申年(1812年)重造”。
废弃的老屋——浙岭北麓漳前村
远眺浙岭南麓岭脚村
春季,油菜花开的时节,这儿是一片错落有致的黄色花海。
岭脚村有棵三百年的古樟树,07年被雷电击中,烧得仅乘一层皮,依旧枝繁叶茂,傲然挺立。
和这顽强的大树合个影
虹关村——徽饶古道第一关 ,青石板古道从虹关村中过。
“江南第一樟”,虹关古村村头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千年古樟,树高26.1米,直径3.4米,冠幅达三亩,气势非凡。有诗云“下根磅礴达九渊,上枝摇荡凌云烟”。

龙天塔
此塔属砖木结构,呈正六边形,共有七层高,约百年历史。传说:过去凤山村常失火,是火神作祟,后来天帝派人搬来龙天塔,置于凤山河岸边,喻意龙凤呈祥,镇住火神。从此,村里再也没有失过火,村民们安居乐业了。
海拔八百多米,70岁的王师傅老当益壮,上来了。

岭脚村、虹关村、凤山村均属婺源浙源乡,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故里、金庸先生祖籍都在此乡。
我们行走的公路叫“松珍公路”,由漳前村人汪松亮的妻子顾亦珍捐资千万修筑。 下图是为纪念他们建立的“松珍亭”。
亭中有“吴楚同仰”碑。
汪松亮
漳前村人,童年家贫,13岁赴沪学商贸,50年代初移居香港。他致力公益,回报社会,捐巨资协办“苏浙公学”、安老院、眼库等。先生逝世后夫人顾亦珍捐资千万修筑浙岭公路,被命名为“松珍公路”...
喝水不忘开井人,骑车感谢修路人。借此,向汪、顾夫妇表达谢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