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乡随笔

(2007-05-16 22:16:45)
标签:

骑车

下乡

见闻

 

    昆山归来,突然接到当年下乡时的大队长和一位农民朋友(正林)的电话,要我去玩,骑上车就出发。
    六八年下乡插队来到扬州杨寿公社,那时到处光秃秃,荒凉凉,茅草房加两披瓦的农家就是富裕户。一个强劳力,一年只挣一百多元,鸡也只能每人养一只。能吃上个青菜烧千张或豆腐什么的,就叫开伙倉,更不用说吃肉啦。十五年前回去过一趟,乡办的小工厂规模稍扩大,一桌好饭菜马上端上桌,变化不小,但农家基本还是老样子。
    如今完全不认识了:荒地变树林,野鸡、野兔到处跑。现在只要种粮,每亩田国家贴补二十元,不收购,储粮于民。过去夏收夏种起早摸黑,累个半死,现如今轻松种田:雇几个人,管吃饭,五十元/人,一天就忙好啦(赶上解放前地主啦)。

    如今农村结婚登记要写保证书:生两个孩子。否则不给登记。真莫名其妙,政策多变。想起我有个同事,当年为响应每胎隔四年的计划生育号召,七八年怀了第二胎,可到六甲时要人家引产,理由是:有怀孕计划,无生育计划。生下孩子后,被扣一级工资。他两代单传,几年后政策变化又可生二胎。让人啼笑皆非。当然,扣掉的一级工资是补不回的咯。五七年,马寅初提出计划生育却被打倒,才有今天的尴尬局面哦。

    正林拿出一百元钱要还我,弄得我莫名其妙。他说:当年向我借的,那时我在中学代课,每月二十多元,为他订“马马子”(老婆)借给他七十元。他常对孩子们说起,没有周大大(扬州人称伯伯)就没这个家。如今两个儿子,每人两间新房,小孙子辈每人都有自己的房间。还告诉我,他母亲活到九十多,临终前还怪他没有找到我这个朋友,还上这人情。其实,自从他家装了电话后不知打了多少电话找我,就连我们单位旁的栖霞寺的和尚都打听过,乡里人都知道他找我,所以大队长找到我的电话后立刻告诉了他。说着他一定要还钱,还说利息都不知该多少了,算也算不清。关于这七十元不是他提我早就忘到八国去了,难为他却记了近四十年,为了却他的心愿,我收下了。

 

如今正林放养了几百只草鸡呢.

下乡随笔

  下乡随笔

下乡随笔

下乡随笔

 下乡随笔

下乡随笔

 下乡随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