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2015-04-30 08:30:24)
标签:

楚雄

云南

彝人古镇

六祖

文化

分类: 影像记事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六祖”  文化共生

 

    在楚雄彝人古镇的彝人部落中心广场,有一组汉白玉雕刻的“六祖”群像。其《六祖碑刻说明》这样写着:“阿普笃慕是滇、川、黔、桂彝族共认的始祖。其名字意为‘顶天立地的汉子’其事迹在典籍《查姆》、《西南彝志》、《六祖分支》、《六祖魂光辉》等均有记述。各氏族部落战争时期,在后称为古滇国的滇池畔。阿普笃慕披甲执戟,夺得阿比古且噶各部落酋长盟主,他娶了三位女子(相传是三位仙女),生养了六个儿子(武、乍、糯、恒、布、默,史称六祖)。为扩大疆域,巩固边防,在尼洛山举行了‘六祖分支’,让六个儿子分别率领部族向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的一些地方开拓,对彝族在西南地区的发展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是“六祖文化”最具形象的表述。指的是以彝族再生的人文始祖阿普笃慕和六个彝族祖先慕切、慕阿枯、慕热、慕阿额、慕克、慕齐为历史文化起点,具有历史、地理(即年代----区域)和文化统一性内涵的动态的文化类型。彝族的“六祖”文化以人文始祖阿普笃慕为文明符号始点,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旧圃镇旧圃村的葡萄井为文化聚生区域,随阿普笃慕六个儿子(“六祖”)的迁徙而传播到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及越南、老挝、缅甸等国的其他彝族文化区。

   “六祖分支”,彝族由迁徙之前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的族群同根同源的彝语演变成现如今的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和东南部六大方言区。然而,作为一个人口800多万的民族,凸显彝族民族特性的便是“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质素”,具体来说就是不受地域及历史变迁影响的相对保存完好的彝族“共同的文化”,这个“共同文化”的核心便是“六祖”文化

   “六祖”文化是彝族文化的现实起点,是彝族文化传承和建构过程中活态的运行机制。彝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起源中的一个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彝族“共同文化”的核心便是“六祖”文化,“六祖”文化在构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关系

  在新时期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挖掘和弘扬“六祖”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内在活力,探索彝族文化数千年生生不息地绵延、发展、壮大的原因,继承和发扬彝族传统文化符合“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理念,有利于各民族间的了解和交流,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和谐国家,并将其转化成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力量有着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彝人六祖文化共生—2014.6云南古镇考察系列之二十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