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都魂—安国市药王庙文化广场药王邳彤雕像建设纪实(1)
标签:
药都魂安国市药王邳彤铜像建设纪实文化 |
分类: 影像记事 |
—安国市药王庙文化广场药王邳彤雕像建设纪实
阿
邳彤原为王莽部下,曾作过曲阳(今河北石家庄市晋州)卒正,后归附汉光武帝刘秀,辅佐刘秀打天下,曾于信都、和成、堂阳、中山、邯郸等地与王郞大战,战功显赫,被封为灵寿侯,为东汉刘秀开国的28大将之一。官至太常少府(相当于宰相)。后来汉明帝刘庄为了追念前世功臣,将其图像画于南宫云台。邳彤死后葬于祁州(即今河北安国)南门外。
供奉药王邳彤的安国药王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纪念历史上药王医圣的庙宇。始建于东汉,史称“皮王神阁”,据《祁州志》载:“汉邳彤王墓,在南门外。”“汉邳彤王庙,俗呼为皮场王庙”。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在此基础上建成药王庙雏形。至南宋因显灵治愈宋秦王赵德芳的病,而被追封为“灵贶侯”“灵贶公”“明灵昭惠显佑王”后,药王庙声名鹊起,日渐兴盛,朝拜者日众,经药者愈多,庙宇建设恒昌,到明朝,药王庙由祭祀本地的土神“神阁”,一跃成为全国药界崇仰的神圣殿堂。
自宋以后,以祈祷药王邳彤为主要活动的庙会逐渐演变成为药材市场,到明末清初达到鼎盛,“货山人海,药气熏天”“春五秋七,经年不断”,因而赢得了“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的美誉。历史清晰的勾勒出安国药业的产生、发展、繁荣到鼎盛脉络,因药王“显灵”的传说创造了一个药王,因对药王的膜拜兴旺了一个药王庙,因药王庙的香火旺盛催生了庙会,因庙会的鼎盛成就了安国的中药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更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好药王庙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进一步的继承和弘扬好祖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华夏药文化再谱新的篇章,一直是安国市委、市政府的始终关注的核心议题,2008年6月在博采众议,精心谋划的基础上,启动了以恢复扩大药王庙历史风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内涵与品位,改造提升周边居民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药王庙文化景区建设工程。2012年底,河北省政府又确立了以三区(仓储物流商贸区、绿色循环工业区、健康养生文化区)、三基地(研发基地、出口基地、种植示范基地)、三体系(种植规范体系、物流标准体系、质量追溯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安国中药都”建设的总体思路,把“安国中药都”建设列入省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作为带动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龙头,安国药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
药王庙文化景区规划的标志性建筑是药王邳彤雕像。雕像位于整个药王庙文化广场的黄金分割点位置,为黄铜锻造,高16米,基座2米,总高18米。由香港隆泰贸易行董事长、安国新隆中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星先生捐资240万,湖北省大冶市石开工艺青铜铸造有限公司制作。自2011年6月3日开始设计施工,10月3日在大冶公司铸造完成,历时120天。铜像总重30吨,用铜28吨,大小铸件1008块。
2012年12月16日在迷蒙阴冷的雨雪中,铜像铸件运抵建设中的安国市药王庙文化广场工地。次日,工人们冒着凛冽的寒风,露天开始拼组、焊接、安装。三九严寒,风雪频频,焊花飞溅,吊车巍峨。2013年1月17日,清风吹走多日的浓雾阴霾,药王右手端执灵芝,左手背握医书,昂首挺胸,衣裾飘飘,长须冉冉,慈祥的目光坚定的眺望着西方。经过33天不分昼夜艰苦的焊接拼装,亚洲第一的皇封药王邳彤铜像终于高高的矗立在广场上。严冬的夕阳把暖暖的橘黄布满纯净如洗的天空,巍巍药王,熠熠生辉,奇异灿烂的景色,让人们充满敬畏和希翼……
“药王雕像高矗立,赫赫古庙今盛存;妙手灵光沐华夏,福祉环宇尽为春。”千年药都,健康安国;皇封药王,灵魂永驻;神庥药业,光耀中华。不远的将来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勤劳聪慧的安国人民将会创造出彪炳中华药业史册的新的灿烂的辉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