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瑰宝:孙家沟——2010山西行之三

标签:
碛口孙家沟山西临县黄河 |
分类: 影像记事 |
老李介绍说:孙家沟村是以王姓为主。据说,明末清初最早到此地谋生的孙、王二人中,孙姓年长,加之当地有黄土高原十分稀少的泉沟,因此叫做孙家沟村。孙家沟始建于明末清初,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曾经在此驻扎。下得车来,只见古老的宅院掩映在两边的山坡上,一条山涧从村中穿过,溪水潺潺、山风习习,除了鸟儿的鸣叫,村庄里一片宁静,真像是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正值早饭时刻,许多的村民站在自家的窑顶上吃早饭,看见老李来了亲切的相互打着招呼。我们的到来给山村带来了喧闹,不多时就钻出了一大群小孩,跟着我们欢蹦乱跳。
孙家沟村的主体建筑以晚清时期为主,与其它几个古村相比,孙家沟民居主要两大特点:一是规模大、数量多。主要有王恩润院、十连窑院、厅院、花园院、王长生院、芝麻坪院等二十余处,几乎集中了黄土高原人家所有的窑洞建筑形态。二是质量高,保存好。房屋结构整齐严谨,整体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分布集中,且损坏程度尚不严重,原真性保存完整,完整地记录了晚清至民国初期中国北方黄土丘陵地区一个农村的真实面貌,使我们直到今天还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在发生重大变化以前的窑洞村落的社会生活环境。
这里的古朴民居建筑,民俗风情,各具风采。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不凡的技艺,砖雕、石雕、木雕,随处可见。门楼、雕花窗等,每地每处都别有洞天,细细看来,切实让人赏心悦目,品味无穷。院里的一切,都富有浓郁的乡土风情。置身其中,那些旧事仿佛在耳畔回绕,遐想无限。看着这些,脑海里不停闪现那平淡充实的生活。
孙家沟是值得静下心来慢慢体味的,相比李家山,它自有一份尚未被打扰的宁静。这笃定自如的气度,除了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恢宏的质感外,还有热情质朴的村民,面对越来越多的外地来客,他们始终安然的接纳。每进一个院落都会得到非常客气地接待,会与你微笑问好。这些民居中的村民多是土改平分时搬进来住的,六十年了,似乎没有增加和改变什么。环顾四周,除了老屋,鲜有有质量和特色的建筑。一些新建的窑洞和民居,与之相比,缺少了文化的传承,没有了那种人文的厚重和精神积淀。简单的财富分配,并不能带来永远的富足!
欣赏这里的一切,不禁让人陶醉,令人思考。
碛口周边的这些古老的农村落群是晋商的集中地。这些村落建筑恢弘,规模庞大,艺术精湛。那些砖瓦磨合的影壁、精细的砖石木雕,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彰显着浓重的威严,仿佛向后人昭示着前世的奢华。古村落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纯朴的建筑、考究的设计,还应是其背后弘扬的那种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礼貌待客、和气生财的传统美德,尊才重德、知人善用的用人之道等等的晋商文化吧!
今天,不仅要保存、保护好这些我们引以自豪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还要创造出更值得我们自豪的、现代化的又是传统的乡土民居,延续,更新,再生我们中华民族的乡土文化。
登上高处,举目远眺,面对这古老的建筑、悠远的余韵,心灵总会不由地随她起起伏伏,叩响我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珍藏永久。一阵微风拂过,把飞扬的情思牵回,此情此景,使人忘了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