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练—曲阳“雕刻之乡杯”百名摄影家走进曲阳摄影大赛记事

(2011-09-02 21:47:56)
标签:

曲阳

雕刻之乡

摄影大赛

泥陶

杂谈

分类: 影像记事

    

——曲阳“雕刻之乡杯”百名摄影家走进曲阳摄影大赛记事

    

为全方位发掘和展示曲阳的雕刻文化,展现新曲阳、新形象,河北省摄影家协会、河北省雕塑艺术指导委员会、曲阳县委宣传部等单位8月13日14日联合举办2011年“雕刻之乡杯”百名摄影家走进曲阳摄影大赛,邀请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下“雕刻之乡”——曲阳的独特魅力。参赛作品围绕“秀美曲阳、人文曲阳、艺术曲阳”等主题展开,要求必须拍摄于曲阳县境内。大赛活动采取24小时内完成拍摄并参赛,以曲阳雕刻、定瓷、北岳庙三大文化为主题,现场评选并颁奖13日因为有事情没能及时参赛。14日早5点我们几个影友从家里出发,直奔曲阳县灵山镇辉岭村马若特的泥陶制作作坊。

这是第二次参加曲阳的雕塑艺术摄影大赛了。第一次是2009年8月15日-16日,参加了由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河北省雕塑艺术专业委员会、曲阳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汇成雕塑杯”首届中国(曲阳)雕塑艺术摄影大赛。那是初学摄影的我第一次参与以一个主题为主旨的全国性摄影大赛,也是加入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后,第一次参与协会的活动。那次参赛提交的作品《琢》获得了单幅二等奖。这次虽然有了第一次参赛的经验,心中没有了当初的茫然,但就如何围绕“秀美曲阳、人文曲阳、艺术曲阳”等主题拍出符合要求并有新意的作品心里还是没有底。

上午8点多到达灵山镇辉岭村马若特的泥陶制作作坊后,他们刚刚开始准备工作。做泥陶是他家世代手艺。屋内院外到处都是栩栩如生的泥陶作品,让人目不暇接,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拍摄。在院内外走走看看,对随处可见的成型的、破碎废弃的泥陶作品一阵狂拍后,心绪慢慢复归平静,觉得以组照的方式来反映一下泥陶由和泥、制坯、入模成型、修整雕塑成为动人心弦艺术作品的“蝶变”过程,突出人与泥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反映泥陶工艺的神奇与精彩,可能与人文曲阳、艺术曲阳主题比较贴切一些。于是围绕泥陶的制作流程选取不同的场景,多角度的进行了拍摄。在拍摄过程中,马若特的父亲马志国老先生一直忙里忙外的照应我们,那饱经风霜的脸和慈祥的眼神,让我感到那么的亲切和熟悉,隐约觉得这满院里泥陶作品仿佛如同他的孩子、如同有他血脉的亲朋一样穿越般的活了起来。一时兴起邀请他老人家与几个带着岁月沧桑令人感动和回味的泥陶作品合影,仿佛记录了他们之间冥冥中的某种生命与情感的约定。

不到一个小时的拍摄,意犹未尽。因为还要赶回县城挑选、整理并选送提交参赛作品,我们匆匆返回。午饭也没顾上吃,随便找了一个地方,按照参赛要求从拍摄的作品中挑选出6副作品为组照和一副单幅作品,分别起名为《蝶变》和《血脉》,不及多想在作品提交截止前匆忙交了上去。

下午4时,全体参赛影友和评委齐聚宾馆二楼会议室,开始了公开的评选。评选是在全体影友的共同监督下进行的,竞争十分激烈。我提交的《蝶变》和《血脉》两幅有幸进入了第二轮,在进行第三轮评选时,按照参赛规则,同一个作者只能有一副(组)作品入选的规定,经过评委们的评议,《血脉》进入了第三轮,而《蝶变》被遗憾的拿下了。虽然《血脉》最后获得了优秀奖,但当时我还是更喜欢那个被拿下的《蝶变》。(回来后认真的品味,觉得就反映泥陶的蝶变过程这套组照真的不太完整,评委们的意见还是很有道理的。当时如果把组照中的一些片子作为单幅参赛的话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不管结果如何,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从开始拍摄到提交作品,对参赛者的拍摄技巧及立意、选择与整理作品的能力都是一次很好的历练。通过观看影友们围绕主题创作的视角独特、构图新颖的参赛作品,使自己感悟多多,收获颇丰。经过这次历练我学到了许多,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在拍摄和参赛的过程中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摄影的魅力和快乐!

                                 2011年9月1日

历练—曲阳“雕刻之乡杯”百名摄影家走进曲阳摄影大赛记事

历练—曲阳“雕刻之乡杯”百名摄影家走进曲阳摄影大赛记事
历练—曲阳“雕刻之乡杯”百名摄影家走进曲阳摄影大赛记事
历练—曲阳“雕刻之乡杯”百名摄影家走进曲阳摄影大赛记事

历练—曲阳“雕刻之乡杯”百名摄影家走进曲阳摄影大赛记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半枝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