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江西人民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745
  • 关注人气: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叙事发展与嬗变

(2018-01-08 09:31:16)
标签:

文化

情感

分类: 新书推荐
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叙事发展与嬗变

  全书分为三部分,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进行编写。第一部分从宏观的角度阐述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与转型现象。首先进行概念的办公室,明确女性文学的基本内涵;其次,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纵向梳理;然后从理论上对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审美内蕴进行剖析,分析其转型的具体表现。第二部分以江西女性文学为例,阐述江西女性文学的审美内蕴、诗性气质及地域文化特征,通过女性文学区域特征的研究来窥见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本质。第三部分为个案研究,选取新时期女性文学发展时间段有代表性的那些女性作家进行个体研究,分析其创作的特点,评判其作品的优劣,以此来反观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化创作的得失。

编辑推荐

  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越来越引发学界的关注,这是女性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理论共同促进的结果,更是当代中国文学生态形变的产物——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批评,抑或文学教育,女性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众多女性文学研究的专著中,刘云兰的《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叙事发展与嬗变》特点在于,它采用了女性文学的整体研究与江西女性文学的局部研究相结合、宏观论述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体例:一是从宏观的角度阐述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与转型现象;二是阐述江西女性文学的审美内蕴、诗性气质及地域文化特征,以此窥见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本质;三是选取新时期女性文学发展时间段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进行个体研究,分析其创作的特点,评判其作品的优劣,以此来反观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得失。

 

目录

第一章  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与转型

一、女性文学的概念辨析与内涵

(一)概念辨析

(二)女性文学的关键词

(三)女性文学的基本内涵

二、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1980-1989年的中国女性文学 

(二)1990-2000年中国的女性文学

(三)2000年以后的中国的女性文学

三、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审美取向与嬗变

(一)新时期女性写作的审美取向

(二)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叙事策略的转变

第二章  女性文学的区域发展  新世纪江西女性文学研究

一、新世纪江西女性文学的地域特征

二、新世纪江西女性文学的诗性气质

第三章  女性文学的个案研究

一、王安忆研究

二、林白研究

三、阿袁研究

四、温燕霞研究

五、安然研究

参考文献

后 

 

精彩书摘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作家,以第一人称“我”的回忆方式叙述往事,但这个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又多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即是说,“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故事的参与者。在陈染的《私人生活》与《与往事干杯》等小说中,叙述者与故事中的“我”多是同一个人,采用的是“我”讲述我自己的“往事”的叙事形式。但是,这种叙事方式,由于叙述声音的单—,叙事空间的狭小,不利于表现“我”之外的世界,因此,许多私人化写作者将“我”进行分裂,把作为叙述对象的“我”戏剧化、客观化为两个人物,一个是对“我”的讲述者“我”,另一个是作为被叙述的“她”,叙述者“我”同故事中的人物既同一又分裂,建立一种双重的、互相置换的互补叙事结构。文本中既有“我”回忆自己往昔生活的个人叙事声音,又创立了一个以第三人称叙事者表现的作者型全知的叙事声音。第一人称的“我”以自我言说进行自叙,记录着女性叙事者过往生命的即时体验;作者型的全知叙事声音借故事外的身份进行变相自省,借助当下的知识重新对体验进行思索与评价。前一个是“行动的自我”;后一个则是潜在“反思的自我”。叙事者在讲述自我的同时又实现了观照自我、认识自我。二者在文本中交替出现,指向同一目标,即以女性的个体经验叙述来反抗男权话语对女性世界的控制与遮蔽,为女性争夺话语权。这样的叙事格局不同于单纯的“第一人称”叙事与“第三人称”叙事,它把个人“我”的声音作者化同时又把作者的声音个人化。这种“显我”与“隐我”并存的双重叙事视角既能深入故事之中,又能超乎故事之外,既感性又理性,作为一种文本的叙事策略,它以本质上的绝对女性叙述情境规避着男权话语的权力控制与欲望投射。陈染在《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中,用显在的“我”诉说情感与躯体的无所归属感、既温柔又霸道的母爱以及对伊堕入的眷恋与退避等故事与情感。同时,又以“隐在”的作者型全知叙述者叙述着黛二这个“最新一代的年轻寡妇”的情感方式及生活怪癖,并且给她冠以“自然的或温和的怀疑论者和绝望主义者”的精辟之名。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创作的初衷是“我打算回忆我的前半生,把模糊的往事放在安全的纸上”,因此,“我”当仁不让地成为自己故事的讲述者,娓娓道来的是“我”幼年的性幻想、少年的抄袭经历和成年的爱情挫折。同时,那个作者型全知叙事者也不时地加入到对林多米自闭孤立性格、受虐狂倾向、渴望成名的心态、个人英雄主义气质以及傻瓜爱情观的分析甚至进行自我的嘲讽,将林多米的少不更事与成熟隐忍的多重性格在同一文本中得以呈现。徐小斌《羽蛇》以作者型叙事者视角描绘了一个母系家族五代女性的血缘树形结构图,将百年来历史的兴衰荣辱与家族女性间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纠结在一起。作品在叙述这个庞大的女性图谱同时,女性个人型叙事声音在文本中频繁出现。羽、玄溟、金乌、若木、亚丹、萧、韵儿,她们作为各异的女性生命形态在自我言说时为作者型全知叙事者补充了独特的心灵真实。这种具有自觉女性意识的自传式叙述,记录了女性独有的一份真实,一己体验,一段纷繁的心路,作为叙述人的“我”的叙述行为、自我形象,作为叙述人的“我”的声音都得到了彰显,反映出叙述人主体性的自觉,开创了一个我国既往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女性个体的隐秘世界,以女性一己的经验质疑改写了传统的性别规范、性别秩序与道德原则界定,有利于促成个人化的独特风格与新的美学话语的形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宗九奇诗文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