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光辉的起点:两部巨著的成书经过比较;第二部分,广阔的历史画卷:两部巨著的内容比较;第三部分,优美动人的交响乐:两部巨著的结构比较;第四部分,朴素典雅的美丽牧歌:两部巨著的艺术特色比较;第五部分,错落有致的多声部合唱:两部巨著的语言特色比较;第六部分,永恒的魅力:两部巨著的历史地位比较。
《诗经》与《荷马史诗》比较研究
前言
大凡文学作品,都具有其特定的民族色彩,各民族的文学,在反映各自的社会生活及人物事件时,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正因为此,文学才被称作是具有民族性的。但是,如果将文学看作是“世界性的,又是人民的文学”(别林斯基:《论人民的诗》,《别林斯基论文学》第75页,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从世界范围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并沿着文学史发展的轨迹,向上追溯到人类社会的童年阶段,不难发现,东西方的文学都有不少相同或相似之处。对同被称作“光辉的起点”的两部东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代表作——《诗经》与《荷马史诗》进行一些比较,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两三千年前我国诗歌辉煌成就的重要标志,共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其中的诗歌主要流传于北方的黄河流域,少数也流传于长江及汉水流域;部分诗歌是由贵族诗人创作的,但大多是民间口头流传的作品。
《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个部分),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它以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气势磅礴的高昂格调,质朴纯真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两部经典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可以反映出东西方民族的文化在上古时期具有某些相似之处,《诗经》与《荷马史诗》是东西方最早的文学名著,是东西方文学和文化的光辉起点,对东西方后世的文学发展和文化建设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它们在东西方各自的文学发展史上均占有突出的地位。虽然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两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文化各自具有其典型的特征,但在人类发展史的前期,文化发展同时处在萌芽状态,而文化则是随着相同的原因,即人类的生产劳动而产生出来并发展起来的。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同时,能够有一些共同的认识和创造,并在初期的文化上反映出来,这是不足为奇的。因此,在初期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各民族具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方法和手段,来揭示各自对世界的观察和反映,也就自然而然了。
目前,高等院校文史类课程,包括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等的教学,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单一性,各讲各话,各有侧重,缺乏对东西方两个文学发展脉络的对比研究。尤其是在外国语学院的英美文学教学中,仅仅针对英美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进行教学分析,对形成和影响英美文学的古代西方文学的发展部分的教学则严重缺失,更遑论对其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展现和研究,以及对学生的母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了。“腹有诗书气自华”,针对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训练,离不开文学的熏陶,包括同样有着源远流长传统和灿烂光辉历程的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熏陶。因此,对《诗经》与《荷马史诗》这两部东西方伟大作品进行一些全方位的比较,对于高校人文教学而言,无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是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显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因此,作者拟通过对《诗经》、《荷马史诗》以及后世对两部作品的研究著作的搜集、整理与考证,比较出两部作品在成书过程、作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诸方面的异同,探索两个民族在其经典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面貌和民族心理,以及形成这种社会面貌和民族心理的社会历史原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