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都是粽子
标签:
端午节粽子文摘晨露清桐杂谈 |
分类: 他山之玉 |
http://s16/middle/4ae54dc1t88fe5c4f509f&690
其实我们都是粽子
某一天,包子家族和米饭家族打群架,米饭家族的蛋炒饭等把花卷包子等有皮的打得落花流水,把粽子逼到一个角落的时候,粽子把外衣一脱,大喊一声:“别打,我是卧底!”
各位,看见没?粽子可是“无间道”的鼻祖,这么说来做个“粽子”还真不赖,裹上层外衣,谁也不知道里面是啥!
不知不觉高考结束了,等到分数出来,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大学教育说白了,也就是把各位从“糯米”变成“粽子”的初级过程——这么说可也算不得贬义,窃以为,幼儿园小朋友算得上是秧苗儿,随着抽穗啊灌浆啊长实在了,等脱了壳儿,就得懂得披上层“新外衣”了。
学校是小课堂,人生才是大课堂;而如今的大学大多都已不是“象牙塔”。大学比起之前的教育过程,却倒也是贴近社会多了;所以说,大学实际上会成为不少孩子的第一个“大课堂”,变“粽子”也就成了大家必须经历的过程。
譬如说吧,大学毕业了就得找对象,现在人的说法是谈恋爱——当然大学不毕业也可以谈恋爱,不过那不怎么靠谱就是了。
没结婚前,众美女们都是热气腾腾的粽子:原料新鲜外表碧绿,清香扑鼻娇俏可人;结了婚,就是粽子扒了皮儿,神秘感啊距离感啊都没了不说,没吃上两口,得,凉了,整个一冷糯米疙瘩,谁还管你心里红馅里美?所谓七年之痒八年之荒,无非就是一碟光溜溜的“冷粽子”。
有人又说了,那照你这么说,大家都成了粽子,谁还来欣赏生活?其实不然,真正懂得生活的人,能把扒了皮的白粽子都吃出好味道。
小时候家住老街弄堂,端午节一到,家家户户都飘着粽叶和艾草的清香;那会也没什么火腿啊烧鸡啊做馅儿,就是红豆红枣也难得。隔壁的老奶奶回回吃的都是白粽子,用她的话说,白粽子是最香的;若是能蘸上点蜂蜜或白糖,那便是人间美味了。所以说,吃粽子也是品生活,都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好像人人都有不同的优点,只是等待发掘一样,只有懂得欣赏不同粽子的内在,才能明了周围众人的可贵之处。
http://s8/middle/4ae54dc1t88fe5cfcc6e7&690
PS:今年端午,一切不同,想给你包肉粽子,猪肉涨价了;包豆沙粽,绿豆涨价了;那干脆包个白米粽,可是米价也涨了。于是我灵机一动,以健康代替猪肉,以开心代替豆沙,甜蜜代替糯米,做一个幸福粽送给你。这下再也不担心涨价了,因为它们都是无价的!记得一定要品尝哦。祝各位朋友端午节快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