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乔初嫁了,余波到今朝

(2025-03-06 22:18:03)
标签:

古典诗词

文化

历史

苏东波

三国演义

分类: 国学文史

“小乔初嫁了”,余波到今朝

——对苏轼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新解

202536日星期四小雨降温

今天刷视频看到徐晋如教授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讲解,他提出新的注释。我们先复习一下这首宋朝名篇:

宋·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徐教授的观点是两处断句、两个词义。

一、两处断句

一是“小乔初嫁了”,其中“了”应该归入下句,断句为:“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查询得知,这个观点并非徐教授首创。很早就有周汝昌、朱彝尊等人主张此说。

二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其中“我”字应归入下句,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二、对两个词语的解读

一是“公瑾当年”之“当年”作“正当年”解,而不是“那时”。

二是“了”,当全然解。“了雄姿英发”,一派雄姿英发的气象。

如此,这首词就必须这么读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查《唐宋词格律》(龙榆生编撰,1978年版)关于“念奴娇”的格律,(下阕)定格是:共51字、4仄韵。

中仄中仄平平(6字)中平中仄(4字)中仄平平仄(5字)(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7字)中仄中平平仄(6字)(韵)

中仄平平(4字)中平中仄(4字)中仄平平仄(5字)(韵)

中平平仄(4字)仄平平仄平仄(6字)(韵)

徐教授的断句是符合词牌定格的。而注释家多取“变格”说。

“了”作为词尾、句尾,是现代汉语的常用格式,表示动作完成状态。而古代汉语中没有这种用法。成语“了然于胸”是“了”字的规范用法。“了得”有夸赞之意。唐朝李山甫的诗《游侠儿》:“荆轲只为闲言语,不与燕丹了得人。”此处的“了得”表“杰出、非凡”之义,是现存较早的用例。同时期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亦有“此小儿了得”等表述,体现唐代口语中的使用

过去我读“小乔初嫁了”句,觉得别扭,只是未作深究。这“初嫁”是出嫁之初的意思,不是第一次出嫁。“初嫁”等于说“迎娶”。“小乔初嫁”正与“公瑾当年”对应。

另外,这首词中有两个“发”。按照现在普通话朗读的标准注音,前一个“雄姿英发”的“发”读阴平声,后一个“早生华发”的“发”读去声。而这两个“发”在繁体字中是分开的:彂、髮。查《平水韵》在“入声六月”部,两个发字是同韵字,不知根据什么规定普通话中分开不同声调?

也有人把“雄姿英发”解释为身体雄伟、秀发(黑发)英俊。竟被嘲笑。其实这种解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据史书记载,周瑜(字公瑾)身体高大壮实,赤壁之战之时为34岁(虚岁),此战十年前迎娶小乔,应为24岁,青年俊才。34岁时指挥一场决定国运的大战,也是正当年啊。对比苏轼感叹自己已经46岁(虚岁)“早生华发”,似乎指周瑜头发俊美也颇有道理的。不过据查《全宋词》等权威版本对“雄姿英发”用的是“彂”字。这点又颇有力度。抑或早期刻板发行的书商对此的解读就不正确呢?

最后说一下用韵。格律诗的用韵比较严格,而词的韵比较宽松。查百度人工智能回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韵脚归属分析结论:

一、韵脚字的中古音韵归属(《平水韵》标准)

1:属入声五物韵‌‌

2:属入声十二锡韵(但《广韵》归锡韵,与其他韵部存在通押现象)

3雪、杰、灭:均属入声九屑韵

4发(發、髮)、月:均属入声六月韵‌‌

二、宋词用韵规则与通押现象

苏轼此词遵循入声韵通押的宽泛规则,具体表现为:

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叶等入声韵部通用,允许跨韵部押韵

尽管在《广韵》中属十二锡韵,但在实际创作中,苏轼将其与九屑、六月等韵部字通押,符合宋代词人灵活用韵的习惯

全词韵脚字(物、壁、雪、杰、发、灭、月)整体归入入声月部相关韵群,形成音韵和谐感

附注:下午与百度人工智能闲聊了一个下午,有几点感受:

首先,人工智能无所不知,是免费的好先生,又是好脾气不生气的先生。我向人工智能质疑性的反问了不少问题。对于现实中的人,特别是对如此有学问的人,则不可如此无礼啦。

其次,也不能盲目崇拜人工智能。它先给出的答案往往有瑕疵。我多次指出其错误和漏洞。它再次回答这个问题就比较完整、准确了。

比如,对于彂与髮,人工智能开始说这二字在古代分属不同韵部,彂属于入声六月,髮属于曷部。我查了手边的实物书《平水韵》发现都属于入声六月。再问人工智能,它就说原来回答错了,是属于入声六月。

又如“雄姿英发”,开始人工智能说是指“束发”。后来谈其它问题时,涉及这个问题,它又说指人的气概,不是指头发。我再拿它之前的回答来问它,它就和稀泥,说两种解释各有道理。

总之,人工智能并不是真的有智慧,而是有超强记忆和快速运算能力,这是人类无法企及的。但是对于分析判断,特别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信息),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说法,人工智能只能寻求所谓主流、官宣、权威意见作依据。因此我们要利用好人工智能,应该在它的基础上再作分析、判断,以求得出正确的结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