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游泳》的十个知识点
(2022-07-28 16:39:46)
标签:
文学诗歌历史 |
分类: 诗词歌赋 |
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的10个知识点
2022.07.28周四(据2019年文稿整理)
敬录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游泳》
作于1956年,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此词有4件事、6个典故,合计10个知识点。
一、南巡。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毛主席到南方数省巡视新中国建设情况,看到新中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十分欣喜。此词透露从长沙到了武汉。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1953—1957),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二、武汉长江大桥。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这是万里长江第一桥。1955年开工,当年毛主席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巡视南方,再次视察大桥的施工进展。1957年大桥建成通车。填词当时,大桥仍在施工之中,因此是“起宏图”。
三、游泳。毛主席年轻时就爱好游泳,早有在大江大河搏击风浪的愿望。此次南巡,现在湖南长沙橘子洲游泳了。到了武汉,于6月1日、3日、4日连续三次畅游长江。当时毛主席63岁,6月1日那天,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6月3日,从汉阳穿过武汉长江大桥的桥洞到达武昌。4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
1957年2月11日毛主席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漂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
四、拟议三峡水库工程。
五、长沙水。毛主席自己的注解:“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六、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化用。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鯿鱼(bian-yu),称团头鳊或团头魴,属于低档鱼。如今因为毛主席进入诗词,武昌鱼成为武汉的招牌鱼种。
七、逝者如斯。引用孔子的名言。原文出自《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指时间如河水般飞逝。
八、龟蛇锁大江。武汉长江大桥两端架设在龟山与蛇山之旁,桥头堡地基坚固。古代传说,大禹治水之时,龟山与蛇山锁住了长江,妨碍江水下泄。大禹劈开两山,拓宽了长江水道,使得江水得以顺畅流出。
九、天堑。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孔范称长江为“天堑“,见《南史·孔范传》。
十、巫山云雨。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巫山最高峰2680米。年均降雨量1041毫米。